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e magazine as .pdf
世
刊 首 语
2021 年 5 月 12 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先后来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
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
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
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
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各国医生和患者感
受到了中医药的魅力。据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中医药已经传
播到世界 196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
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113 个世卫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 29 个国家设立了相关法
律法规,20 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部分国家已将中医药
疗法纳入健康保险体系。全球中医医疗机构达 8 万多家,海外各类中
医药从业人员约有 30 万。中药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
阿联酋和菲律宾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中医针灸、太极拳、藏医药浴
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药典籍《黄帝内
经》《本草纲目》等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外,中医药在
抗击疫情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目前
在世卫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上登记的传统医学救治新冠肺炎的有
关研究共有 369 项,其中 138 项为中医药相关研究。
2018 年 11 月,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办,
同期召开世界中联第四届三次理事会、第三次监事会会议。来自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理事会、监事会代表通过审议、表决,一致通过了
《罗马宣言》并向全球发布。《宣言》旨在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全民健康覆盖”目标,号召全球中医药人保持战略一致,发挥中医
药的重要作用。宣言从方向上明确了当前任务:推动中医药在各国立
世
法,争取进入医疗保险体系;加强科普宣传工作,融入各国本土文化;
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同时,要加强中医药标
准化进程,加强中医药学术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增进团结,形成共
识。《宣言》确定了每年的 10 月 11 日为“世界中医药日”,这是世
界历史上首个全球中医药人共同的节日,体现了全世界重视和发展中
医药的趋势,反映了全球中医药人的共同心声,展示了中医药强大的
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9 年 “世界中医药日”创立一周年之际,全球各地举办了丰
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活动覆盖了全球五大洲 43 个国家和地区,73 座
城市,中医药从业者参与人数 3000 余名,涉及全球民众万余人。2020
年新冠病毒蔓延全球,“世界中医药日”以“全球抗疫,中医药在行
动”为主题,世界中联海外会员及全球中医药人积极行动,开展了义
诊、科普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比利时、
法国、匈牙利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人线上和线下参与了活动。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合
一”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
中医药在保障和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够
更好地“解读”中医药,使大众“知其所以然”是每一位医学工作者
和热爱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同仁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世界中医药》
瑞士版的成立,为宣传弘扬中医药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将利
用这一平台,及时传播中医药在科技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使之尽早
惠及大众,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作者:平和静顺
2021-12-04
荣誉顾问 金日光(中 国)
特邀顾问 顾植山(中 国) 朱勉生(法 国)
目 录
顾 问 吴滨江(加拿大) 海 霞(中 国)
以当代科学语境论证中央公布的清肺排毒方是世界
金世明(中 国) 王 琰(荷 兰)
上最好的抗毒特效药之一
……………………………………… 金日光 (1)
特邀科学学术评委(排名以加入时间为序)
因时制宜,发扬中医药防疫优势阻击“德尔塔”
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 王凯军(六气针法研创)
……………………………………… 顾植山(14)
罗广英(子午流注温熵) 陈春信(时空针灸)
疫情后期及后疫情时代国际中医发展趋势及思考
……………………………………… 吴滨江(18)
陈兆学(生物界黄金分割) 陶国水(龙砂文献研究)
瑞士新冠疫病访谈:欧洲中医五运六气学会王智宇医生
钟伟东(原穴生命动力源) 何沛平(生物冷核聚变)
…………………………………………………(35)
吴战鹏(基因统计分布) 曹书敏(古天文观测研究)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 汤淑兰(41)
执行总编辑
新冠疫毒发热中医同病异治三则
……………………………………… 王仲彬(49)
平和静顺· 王智宇(瑞 士)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当代超前科学的内秘
……………………………………… 金日光(55)
特邀主任编委(排名以加入时间为序)
第一大部分 《黄帝内经》与太极方圆几何图像之
张 超(英 国) 田海河(美 国) 汤淑兰(英 国)
间关系
解余宏(英 国) 王永洲(法 国) 江 丹(英 国)
…………………………………………………(63)
第二大部分 当代高端科学对《黄帝内经》五行学
于国泳(中 国) 于卫东(加拿大) 郭春彪(意大利)
说及其太极方园几何图像的揭秘
朱爱松(中 国) 康力升(荷 兰) 程玉庭(加拿大)
…………………………………………………(72)
王仲彬(比利时) 黄 丽(瑞 士) 陈文倩(葡萄牙)
第三大部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及其基本结
构的当代超前科学的内秘
袁炳胜(英 国) 陈俊芳(德 国) 张东青(瑞 典)
…………………………………………………(88)
李宏颖(奥地利) 孙 颖(英 国) 刘 夷(意大利)
第四大部分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运行形式的内
向 阳(英 国)
秘
…………………………………………………(109)
特邀嘉宾(排名以加入时间为序)
第五大部分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病
机十九条”的内涵
李一明(瑞 士) 金 峥(英 国) 李 宏(中 国)
…………………………………………………(130)
翁超明(中 国) 钱伟华(瑞 士) 林 玲(瑞 士)
第六大部分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首次提出
欧凤珍(荷 兰) 傅 哲(瑞 士) 陶丽玲(比利时)
用药治病的系统工程内秘
…………………………………………………(141)
主任编委(排名以加入时间为序)
第七大部分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对世界
吴 波(中 国) 蒋宏杰(中 国) 张翠玲(德 国)
范围内预测和预防疾病的重大意义
陈 明(英 国) 徐月英(中 国) 倪 君(中 国)
…………………………………………………(169)
李治平(新加坡) 郑文龙(中 国) 刘会安(英 国)
《世界中医药》杂志(法国版)合作出刊签约仪式举行
…………………………………………………(181)
贾 冕(中 国) 王 晶(中 国) 卓 鹰(中 国)
余艳红:坚持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
王希军(中 国) 詹加民(意大利) 杨玲玲(中 国)
——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开幕式致辞
马 华(瑞 士) 陈冰俊(中 国) 张斌霞(中 国)
…………………………………………………(186)
马建中:世界中联是传承发展中医药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吴 贞(中 国) 李俊英(德 国) 温卫华(意大利)
—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开幕式致辞
彭 健(中 国) 张 彬(中 国)
…………………………………………………(189)
桑滨生:世界中联愿与全球同道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
编 委(排名以加入时间为序)
体不懈努力——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闭幕式讲话
梁绍梅(法 国) 王 锦(德 国) 朱若文(中 国)
…………………………………………………(192)
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香港开幕
王淑萍(法 国) 周 琳(瑞 士) 翁 敏(德 国)
…………………………………………………(195)
孙明袆(中 国) 胡静君(德 国) 李梦寒(瑞 士)
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出席专家介绍
吴凤芝(荷 兰) 李 蓉(加拿大)
…………………………………………………(198)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以当代科学语境论证中央公布的清肺排毒方
是世界上最好的抗毒特效药之一
(全国中医药对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研讨会)2020.9.22
金日光
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兼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民宗委副主任
原北京化大工大学学术委主任
现任世界华人报网总编
钱学森副主席对我的劝导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作为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八、九、十届
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成员,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
学森老先生的领导下,为驳斥反中医,用当代科学理论:量子化学、
第四统计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胚胎发生学的科学语境来解读《黄
帝內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典。后来把反驳反中医的文
章,整理成《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一书,由钱老帮助下,终于出
版了。这是以中药阴阳学说为主题的一本书。在书中用阴阳群子统计
参数 K、r1、r2 三个参数来表征几百个中药材的阴阳性、归经、治疗
功效等。
钱老经常说恩格斯的名言:生命归根到底是化学演化的结果。他又说
一切化学过程要有催化动力作用,生命也一样要有生命动力催化体
-1-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系。所以钱老更劝我从量子化学角度弄清《黄帝内经》里精的本源。
《黄帝内经》的教导:生命体里有精!
钱老非常重视书稿里的具体数据的内涵。他看到有的中药的阴阳
参数与人体的免疫司令部/胸腺、人的气力源/骨骼肌、人的肺/肾/
心/脾/肝/大肠/小肠/胃/膀胱/胆的阴阳参数太接近了,所以钱老很
幽默地说:这些中药是上天赋给人类的<特供药>,<天机中药>。他叫
我把所有数据好好地列在书的表格中。当时钱老和我讨论中药的阴阳
类型时,赞成李东垣的阴阳五大分类,但是从中药功效角度,看来看
去,只有九大方面。钱老对九字说得很有情意。说在《内经》里一是
地九是天。他说毛主席是九月九日走的,他去了真正的<九重天>。他
-2-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说中药的九大功效的九指救命的<救>!
人类身上十二正经的阴阳参数
由上可以看出六阳经里除了三焦经之外全部 r2>>r1,而六阴经
全部 r1>>r2。
-3-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人类身上免疫和力源阴阳参数
人的许多病出在免疫功能上,故要特别重视这三者的阴阳平衡
(r2>>r1)。
国家公布的清肺排毒方中的九种特供药
今天使大家最感动的是提出清肺排毒方子的葛又文医生在 21 味
中药材中,竟然包含了钱老在世时曾经说过的“上天赋给人类的九种
<特供药>”,使大家很感激钱老!
大家从<清肺排毒方>的当代科学语境的解读中看到葛又文医生
的英明之处。
国家公布的清肺排毒方(汤),如下:
-4-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第一种 特供药/免疫总指挥/胸腺
在配方中放进了和人体免疫司令部胸腺阴阳分布相似的<特供
药>: 桂枝,使患者不留免疫后遗症。
由上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相当接近。
第二种 特供药/力气源/骨骼肌
配方中放进了和人体力源骨骼肌阴阳分布相近的特供药: 猪苓、冬
花、黄芩,病人痊愈后能保持正常体力!
<特供药>满足 r2>>r1,k 很小的条件。人参数据(k=3.553,
r1=0.228,r2=0.275)也对升元气方面起很大作用。
-5-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第三种 特供药/生育功能系统
配方中放进了同人类之生殖系统肾/膀胱相似的特供药: 肾←生
姜、大肠←射干,使患者痊愈后,有正常的性和生育功能。
西医西药很难解决生育方面的后遗症。
第四种 特供药/淋巴系统
配方中有同淋巴结相似之<特供药>:东北杏仁、山药、紫菀,使
患者在治疗及痊愈后,很少有各种并发症,为此通天气能 Eq=k/(r1*r2)
要越大越好!
-6-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第五种 特供药/阳气/正气
为向肺等脏器供升阳气正气之特供药:泽泻、柴胡、藿香、枳实、
冬花,使患者能保持正气,祛邪气。
第六种 特供药/滋阴/清热
为肺/脾/心/肾/心包/肝等脏器起滋阴作用的<特供药>药代表:
陈皮、白术、细辛,使各种脏器,能维持正常的阴阳平衡(r1>>r2)。
-7-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第七种 特供药/人体攻毒系统
为协同 T/B 细胞,攻打病原体(冠毒、癌细胞……)复制中心的特
供药:半夏、茯苓,在此次抗疫战争中这些中药在击毁病毒复制催化
中心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个中药的最大特点是 K 小于 4.23,故阳精的库量很大,而阴
精的 r1 特别小,使每一个阴精的阳离子一个一个能吸大量的宇能,
这样每一个阳离子都成了<火箭弹>,它们在阳精的支持下,击毁病毒
的催化复制中心。
第八种 特供药/排毒解毒系统
为包排病原体(冠毒、癌细胞……)的<特供药>代表:麻黄,该药
在整个战疫中起了特别重要作用,解决了宣肺畅气的问题。
由于人体排泄系统大肠、膀胱、皮肤的 k(r1+r2)很大,故包排
中药的 k(r1+r2)越大越能解毒:
麻黄(内蒙)(清肺排毒方中最重要的特供药之一)
K=4.28
r1=1.692>>r2=0.509
Q=K(r1+r2)=9~10
可以说在中药材中,这是最大数值。在此次抗疫战争中,起了最
-8-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重要的作用,使感染患者的肺部达到气畅的地步,挽救了许多重症患
者。
第九种 特供药/调节中药之间阴阳平衡系统
为协同各种阴阳中药的<特供药>:甘草,因为药方里有各种阴阳
性的中药,为了药之间能和谐,需要有阳精和阴精丰富的中药,来满
足各方面的需求。甘草也因它的阴阳精丰富,也能如同麻黄一样,包
排病毒。所以甘草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甘草(东北)
K=3.789
r1=0.822, r2=1.198
Q=K(r1+r2)=~8,这也是相当大的数值。
在清肺排毒方里还有石膏,用钙离子稀释发高烧的组织器官。
结束语
大家从以上中看到了,每一种中药在抗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
知道了中药的原产地,采集时日的重要性,这是作为<特效药>的前提
条件。所以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尽早建立中药的当代科学阴阳标准是特
别重要的一项课题!
大家都期待着我国的中医中药方法和李跃华医生的微量苯酚穴
位注射方法尽快成为挽救人类的、抗疫的革命性武器!
-9-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金日光教授简历
1933 年生,吉林图们人。
1956 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
物理化学专业。
1960 年吉林大学原苏制四年
制副博士研究生,师从于唐敖庆教
授,专攻量子化学、量子统计力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毕业获相当于美
国博士(PhD)。
1961 年初末到北京,在北京
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正教
授、博士生导师。连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金日光教授继欧美学者 Maxwell-Boltzman 第一统计力学、Bose
一 Einstein 第二量子统计力学
Fermi 一 Dirac 第三量子统计力学之后,
在国际上首创地建立了第四统计力学,提出了线性和非线性群子统计
理论。在美国 ABl 传记中作为 20 世纪 500 位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领路
人,作了专门的介绍。金日光教授在六一五~十一五期间,承担许多
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用上述理论主要研究高强超韧高分子合金材料
学、多项高分子流变相态学课题,取得了巨大成果。还用这一理论,
研究基因生命科学,地震预警。近年来,专门研究《黄帝內经》中医
药阴阳、五行、表里、经络、病因、治病等当代科学的内涵等。著有:
《第四统计力学》《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地震前兆与预警》《模
糊群子理论》《高分子物理学》《高聚物流变学》《生物体活性高能
态水》等著作。在中国获得第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科学家、被选为国
- 1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家级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化工系统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科技先
进工作者称号。还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了 36 项国家级和部级科学研
究项目。金日光教授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五项,省部级
科技进步或发明奖二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 300 多篇,培养 200 多位
博士生及硕士生,任大学一级学科首席科学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化学学会理事
中国高分子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首席科学家
国务院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评审委员
全国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工科院校高分子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复合材料学报主编
东京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社会兼职】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教科文卫委员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人民政府高科技顾问
朝中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 1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国环境保护联合会常务理事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产学研联盟副主席
中医药国际联盟中国区域主席
全国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主任
世界华人报网总编等荣誉称号
作为第八、九、十届全国
政协常委,提出很多提案。其
中他首先向国家建议成立类似
美国国家工程院的中国工程
院,并得以实施。还向国家建
议中国建立世界第一流的正负
电子对撞机的提案,并得以实
施。两项重大提议均获国务院
优秀提案奖。目前主要用量子理论研究宇宙起源、物质起源、生命起
源的内在动力。研究四种作用力的统一场论,提出了自然界有五种作
用力的理论。近年来一直研究中医药当代科学内涵,研究宇宙空间能
量聚焦的可行性理论和实施方法。证实在常温下存在原子核的融合反
应,在应用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期着重研究《黄帝内经》经络
实体的本质,提出了有关十二正经的原穴里,存在生命动力阴阳元素
分布的群子统计理论及五行学说和经络群子统计理论,再次揭开和验
证了中医药学理论,确实具有当代高端超前科学的内秘。金日光教授
从《黃帝内经》中发现 2000 多年前在五大治疗方法中把砭石作为第
一种治病方式,对经络加以刮痧,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高能
- 1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量的存在及其金字塔结构高度聚焦宇宙中微子能量,引起水中的离子
冷核反应,使水变为类似巴马水一样具有健康长寿功能,开始引起了
国内外高度重视。
金日光教授自从 2008 年 512 汶川地震后即刻主动向时任国务院
总理温家宝同志请求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来研究四分量钻孔应
变仪的大数据,为我国地震前兆的探索提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其有
关地震预警专著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和地震科技界人士的称赞。金日
光教授多年来研究生命动力源的催化体系,他的基因高能量液的国家
发明专利,获得了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
- 1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因时制宜,发扬中医药防疫优势阻击“德尔塔”
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08-10 10 版)
“6 月广东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各地越来
越多地采用中医药进行疫病预防,一些好的经验
需要加强总结和大力宣传推广。”安徽中医药大
学中医教授顾植山在接受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采
访时表示,发扬中医药的防疫优势,可以把疫情
在轻度及较小的范围内解决掉。
五运六气理论对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021 年初,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输入性的肺部影
像已有明显炎性改变的新冠肺炎患者。专家组对该患者给予顾植山的
“辛丑年春新冠中药预防方”进行治疗,基本没有用西药。第二天该
患者的鼻塞、咽痒症状即明显缓解。第 3 日复查胸部 CT,右肺下叶
炎症渗出明显减少。第 7 日起,核酸检测连续 3 次呈阴性。第 10 日
复查胸部 CT,两肺炎症已基本吸收,符合治愈出院标准。
江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范晓东表示,“辛丑年春新冠中药预
防方”中并无直接对抗新冠病毒的药物,而本例患者服用此方能快速
治愈,佐证了在五运六气思想指导下可调动病人自己的力量达到“不
治”而愈的目的。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要调整‘人’和‘天’的关系。‘天’
其实指大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的生存理念,‘五运六气’
是古人研究如何‘天人合一’以养生健康的学说。”顾植山如是说。
- 1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多年来,顾植山潜心研究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江苏龙砂医学流派的
代表性传承人。他认为,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研究自然周期性变化规
律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疫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顾植山在五运六气思想指导下推荐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案,经全
国多地采用,在抗击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讲究因时制宜
顾植山介绍,
2020 年,江苏省江阴
市一开始出现 5 个输
入性病例后,相关医
护人员和所有密接
者全部采用了经无
锡市卫健委推荐的
龙砂医学中医药预
防方案(“辟瘟囊”和“庚子春养生防疫方”)进行防护,没有再出
现第 6 个患者。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疫情发生初期,医护人员感染
较多,2020 年 1 月 26 日开始发放“辟瘟囊”和“庚子春养生防疫方”,
先后分四次对全院 2080 名职工累计发放 8189 人次汤剂或颗粒剂,
2020 年 2 月 5 日后再无医护人员感染,亦无人转为重症。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治疗方面,武汉方舱医院无一转重的成果已
为大家熟知,而五运六气理论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展现出来的惊人
效果知道的人却并不多。
- 1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国家派往武汉的第二批中医医疗队、北京中医药大学总领队叶永
安教授带领的团队进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病房,又介入该院
ICU 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叶永安在顾植山远程会诊的配合下,充分发
挥五运六气的治病特色,前后治了 80 多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除了
该团队刚去不久有 1 例死亡外,直到最后 ICU 患者转走清零,再没有
死亡病例。
进入辛丑年后,顾植山将疫病防治方案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作了相应
调整,发布了辛丑年防疫方。“中医讲究因时制宜。”他说。
防治方略上变被动为主动,倡导中医中药结合隔离的防控措施
顾植山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形象地比喻成治理洪水——古代
文献中有鲧、禹治水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发生在尧舜时代的一场大水
灾,尧先命鲧去治水,《史记》记载“九年而水不息”,《尚书· 洪
范》论述鲧堙洪水失败的原因首先是“汩陈五行”,使“彝伦攸斁”,
即片面理解五行学说,错误阐述了“土克水”的道理,后来“鲧窃帝
之息壤以堙洪水”被“殛
死”。“息壤”是什么?“息,
生也”,也就是说,鲧只知
道用土去堵水,到后来洪水
没有堵住,却因私挖了大量
人们休养生息的土地,破坏
了生态环境。
鲧的继任者禹治水的成功,首先是重新阐述了五行学说,使“彝
伦攸叙”(把五行的道理讲通了),不再像鲧那样只想着用土去堵水,
- 1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而是从全局考虑。史料记载大禹治水花了 13 年。大禹为什么要用 13
年时间走遍各地呢?这是他在防洪水上的“治未病”,要断绝发生洪
水的源头,所以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各地的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
做好各地的水利工程,达到长治久安。
在顾植山看来,“鲧禹治水”的故事中蕴藏着很多与中医相通的
思想智慧。用土来堵水是一种对抗的方法,然而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
说里,对抗是从权之计,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大法。“中医‘天人合
一’的理论更注重于动态的顺畅和协调,治疫不能只注重于跟细菌病
毒等直接致病源去对抗,治疗也不是一味地去消除症状。”
鉴于当前抗御境外新冠变异病毒输入的严峻形势,顾植山建议可
以适当将重点从不让一个人感染转为发现有感染后迅速采取正确的
防控方法上,倡导以中医中药结合隔离的预防措施。鉴于中医药在新
冠治疗方面已经显示出来的疗效优势,可以明确对新冠轻症和普通型
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一律采用中医中药进行防治。
“应对境外输入新冠变异病毒,单纯依赖疫苗和被动的隔离手段恐怕
是不够的,要在防治方略上变被动为主动,大力推广用中医中药防控
疫情。这样防控效果可以做得更好,相应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可能最低,
且有利于创建我国中医药特色的防疫体系。”顾植山说。
- 1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疫情后期及后疫情时代国际中医发展趋势及思考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inking of international TCM in the late and post-pandemic era
吴滨江 教授/博导
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
世界中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Professor Bin Jiang Wu
President of Ontario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ice President of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WFCMS)
Vice President of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WFAS)
摘要:本文探讨疫情后期及后疫情时代国际中医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十
个方面:
1、恢复期的中医康复干预是疫情后期国际中医临床抗疫的重
点;
2、疫情加速了互联网等高科技的网络教育和医疗的发展;
3、疫情迫使海外中医从农业时代转型为后工业时代;
4、理论课在网络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趋势;
5、实训课限制人数及轮组线上线下同时授课实为有益的探索;
6、线上分享优质课程可节省成本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7、网络学术大会突破空间及时间障碍将会成为常态;
8、中医临床和教学设备的重装备更新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9、金融及风投的介入将催化中医针灸国际化连锁业的发展;
10、因中美对抗可能会影响国际中医事业发展的速度,但不会阻
止其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疫情后期、后疫情时代、国际中医、发展趋势及思考
- 1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Summar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ten aspects of the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CM in the late and post-epidemic era:
1.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f TCM in the recovery period is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TCM clinical anti-epidemic practice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epidemic;
2. The epidemic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owards high-tech online education and medical care;
3. The epidemic forces overseas TCM to transform from the
“agricultural era” to the “post-industrial era”;
4. It has become a tre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ory courses in
online teaching will increase dramatically;
5. The limited number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and the
simultaneous on-line and off-line rotation of teaching will become a
useful medium of exploration;
6. Onlin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courses can save costs and is also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7. It will become the norm for the adoption online TCM conferences
that break traditional barriers of locale and time zone ;
8. The renewal of the heavy equipment of TCM clinical and teaching
equipment is th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9. The involvement of finance and venture capital will cat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corporate international chains of TCM &
acupuncture;
10.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y affect the
sp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but
it will not stop its progress!
Keywords: Late period of the epidemic, post-pandemic era, international
TCM, development trends and reflections.
引言:
新冠病毒肺炎于 2020 年 1 月
中下旬在武汉爆发,由于中国政府
采取果断地封闭(城)隔断传染源,
建立方舱医院,将轻症与重症病人
分别收治,及中医大规模全程参与
抗疫等措施,使疫情被成功地控制为低增长,这是血与水、汗与泪的
- 1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奋斗结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早期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中医
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成为中国方案的重要特色
和优势。中医药大规模全程参与抗疫,能够有效缓解症状,能够减少
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能够促进
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1】
现在,中国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进入疫情后期;加拿大及世
界各国都在争取时间,尽快地疫苗普及接种,希望达到全民免疫的效
果。虽然,有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出现和传播,如果不出意外,
2021 年底和 2022 年初许多国家将出现拐点,疫情将被控制为低增长,
进入疫情后期。但是,世界发展不平衡,进入疫情后期的时间,取决
于各国购买疫苗的经济实力、医疗水平、国家治理能力、政治等诸多
因素,预测有些国家可能要延续到 2023 年下半年或 2024 年。不过,
疫情后期及后疫情时代已经可以预见地到来了!
疫情改变了世界和人们生活、工作及学习的方式,也会形成惯性
及对疫情前原有方式的冲击;研究疫情后期及后疫情时代国际中医发
展的方向和趋势已被提到议程上来,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和思考。
Introduction: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Wuhan, China happened in late
mid-January 2020. A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opted a decisive localized
closure to isolate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the Mobile cabin hospital was
established to treat mild and severe patients separately, and TCM
participated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whole process as an anti-epidemic
measure. It successfully reduced the epidemic's growth rate in China and
soo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n China was eased. This is the result after
a struggle of blood, sweat and tear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with no special drugs
and vaccin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for COVID-19 using TC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had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and advantage of the Chinese plan. TCM participates in
- 2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anti-epidemic processes on a large scale, by effectively relieving
symptoms, reduc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ld and general types to serious,
improving the healing rate, reducing the mortality rate, and boosting
recovery. [1]
Now, the epidemic in China has been basically under control and has
entered the late stage of the epidemic; Canad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fighting for time to popularize vaccin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hoping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universal immunization. Although there
is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of the new coronavirus mutant strain Delta,
if no accidents occur,There will be turning points in many countries at
the end of 2021 and early 2022.The epidemic will be controlled to a low
growth rate and enter the later stage of the epidemic.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is uneven, and the time to enter the late stage
of the epidemic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economic strength,
medical level,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and politics of
countries to purchase vaccines. It is predicted that some countries may
extend to the second half of
2023
or
2024. However, the late and
post-epidemic era has already become foreseeable!
The epidemic has changed the way the world and people live, work, and study,
and will also form inertia and impact on the original methods before the
epidemic; research on the direction and trend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and post-epidemic era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and it is worthy Discussion and to think over carefully.
一、恢复期的中医康复干预是疫情后期国际中医临床抗疫的重点
在海外因受医疗法规的限制,中医无资格直接参加 COVID-19 的
救治;但是,恢复期的中医康复干预将是疫情后期国际中医临床抗疫
的重点。
恢复期的后遗症者约占病患总数 20%,如病毒后疲劳、抑郁、肺
纤维化、纤维性肌痛、心力衰竭、嗅觉丧失、味觉丧失、不育不孕等 ;
西医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处理,症状恢复并不理想。
COVID-19 病毒转阴出院后,中医可以合法地进行恢复期的中医
康复干预;治疗中除中药外,可用中医的”组合拳”如中医心理、针
灸、推拿、拔罐、气功、太极等,“辨证”和“辨病”治疗,重点在
增强免疫系统抵抗力上下功夫。
一、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f TCM in the recovery period is the focus
- 2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of international TCM clinical anti-epidemic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epidemic.
Due to medical regulations overseas, TCM practitioners are not
eligible to directly particip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however,
TCM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will be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TCM clinical anti-epidemic medicin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epidemic.
The sequelae of the recovery period account for about 2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this includes conditions such as post-viral fatigue,
depression, pulmonary fibrosis, fibromyalgia, heart failure, loss of
smell, loss of taste, infertility, etc.;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basically centred around treatment of initial symptoms, and the recovery
of recovery period symptoms is not ideal.
After the COVID-19 virus turns negative and the patient i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TCM practitioners can legally carry out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in addition to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bined strategies such as Chinese psychology, Acupuncture, Massage,
Cupping, Qigong, Tai Chi, etc. as well as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such
as"Differentiation" and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may add the
additional benefit of focusing on enhancing the immune system resistance.
二、疫情加速了互联网等高科技的网络教育和医疗的发展
2020 年的疫情迫使大家“宅”在家中办公或上网课,疫情加速
了互联网等高科的网络教育和网络医疗的发展。几位院士及团队用
“云讲堂”的方式,为全球中医人所做的中医治疗 COVID—19 学术
讲座非常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海外中医人的斗志和信心。“加拿大华
人华侨网上中医方舱咨询平台”的开通,方便留学生及华人华侨在线
咨询,“快递”可以解决所需要的医疗物资,还有开发出“非接触式
远程听诊”等设备,武装了线上诊断。
我曾在 2015 年发表的拙文《21 世纪中医针灸国际发展十大趋
势与战略思考》中指出:“随着 IT 技术进一步发展,若干年后互联
网上不同语言即时翻译转换将更加成熟和实用,人们可在不同国家随
名师学中医;因图像识别技术的改进,穿戴式医疗设备的发展,互联
网中医远程诊断和治疗将会逐步成为现实,尤其在中医针灸治未病
- 2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亚健康)和长寿医学方面,预测将会发挥出特殊作用。””现在不
同类型的微信群,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专业交流,“云讲堂”提供了继
续教育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行“网络”路,读“群”中书,已成为海
外中医高层次的业务修行。”【2】这些预测在本次的疫情中被加速
实现了。
我们相信疫情后期和后疫情时代,在大健康领域将会有一批“独
角兽”产生,海内外中医药行业大有可为。
二、The epidemic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owards
high-tech online education and medical care
The epidemic in 2020 has forced everyone to work from home or take
online courses. The epidemic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such as in the case of high-tech online education and online medical care.
Recently, several academics and their teams have used the "Cloud Lecture"
method to deliver successful COVID-19 academic lectures on TCM treatment
to TCM practitioners around the world, which greatly enhanced the fighting
spirit and confidence of overseas TCM practitioners. We have Established
the "Canada Overseas Chinese TCM Online Consultation Service" to
facilitate online consult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Chinese
expats. "Express mail" can solve the need for medical suppli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developed "non-contact remote
auscultation" and other equipment to assist online diagnosis.
in my article "The Top Ten Trends &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published in 2015 I pointed ou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T technology, the instant translation and
conversion of different languages on the Internet will become more mature
and practical in a few years. TCM can be taught by teach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medical equipment, Internet remote diagnosis and
TCM treatment will gradually become a reality. This predicts that it will
play a special role, especially in the TCM treatment for sub-health and
longevity medicine. Different types of WeChat groups nowadays have
achieved a certain degree of professional exchange. "Cloud Lecture"
provides free time and spac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take the
"network" road and read the "group" books has become a high-level business
practice for overseas TCM." [2] These predictions have been accelerated
i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We believe that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pandemic and the post
- 2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pandemic era, there will be a group of "unicorns" in the field of general
health and a promising growth in the TCM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三、疫情迫使海外中医从农业时代转型为后工业时代
农业时代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各自为政;工业时代是大规模的生
产,人们需要相互配合离不开集体;后工业 5G 时代 IT 的高速发展
和应用,削去了国与国的空间距离,即时翻译解决了人们语言的隔阂,
大量资讯分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
海外中医人凭三指诊脉开诊所,过着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生活;
这种农业时代的特征使海外中医人较为分散,各自为政,也缺乏国内
查房讨论病例的进步机制。这次突发的疫情,迫使大家要学习使用网
上诊疗等后工业时代的技术,从农业时代直接跨越工业时代而进入到
后工业时代;在跨越的过程中,有些人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会被淘汰,
若掌握和运用好后工业时代的技术,会使中医更强和走地更远。
三、The epidemic forces overseas TCM to transform from the agricultural
era to the post-industrial er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era are based on
self-sufficiency and a self management model.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dustrial era is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a collective mindset with
a need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T in the post-industrial 5G era have cut the spatial distance between
countries, and instant translation has solved the problem of language
barriers. Extensive information sharing has become the norm in people's
daily lives.
Overseas TCM practitioners opened clinics with the three-finger
diagnosis technique and lived a life of self-sufficiency in the
“agricultural er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gricultural era made
overseas TCM practitioners more fragmented and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which at the same time, resulted in the lack of progressive mechanisms
like discussing cases between peers in China. This sudden outbreak has
forced everyone to learn to use post-industrial technologies such as
onl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directly bypass the industrial era
and go from the agricultural era to the post-industrial era. In the process
of paradigmatic “leap frog”, some people may not keep up and will end
up being eliminated from the market. If we master and use the technology
- 2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of the post-industrial era properly, it will make TCM stronger and allow
it to go further.
四、理论课在网络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已成为趋势
人们因疫情而被迫居家工作和学习,网络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们
的唯一选择。初始,教师和学生们都不太适应,经过一年多的时间,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们不仅已经适应,而且还尝到了其甜头:居家的
网络学习可以节省往返校园的很多时间,尤对加拿大这种地广人稀,
生活在四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更为便利,也节省了燃油和停车等费
用。
一年多的网络教学,已经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的学习、监督、考
核等技术和方法,所有的理论课都可以成功的在网络教学中实施。
疫情后期,学生们虽可陆续返校参加面授,为安全起见,学生将
会被分期分批安排返校,故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居家参加网络课程。
即使进入到后疫情时代,因居家网络学习的惯性和优势,理论课
仍保留在网络教学中的比例预测会在 30% 左右,理论课在网络教学
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已成为可以预见的趋势。
四、 It has become a tre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ory courses in online
teaching will increase exponentially
People are forced to work and study at home due to the epidemic, and
online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only choic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beginn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not very comfortable. After more
than a yea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not only adapted, but also
tasted the sweetness of home-based online learning. Remote learning can
save a lot of time travelling to and from campus. especially in a sparsely
populated country like Canada, this model will save people the
inconvenience of daily transporation and its associated costs in fuel and
parking.
For more than a year of online teaching, a complete set of learning,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method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All theoretical courses can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online teaching.
In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epidemic, although students can return to
- 2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school one after another to participate in face-to-face instruction, for
safety reasons, students will be arranged to return to school in
installments and batches, so some students still need to attend online
courses at home.
Even after entering the post-epidemic era, due to the inertia and
advantages of online learning at home, the proportion of theoretical
lessons remaining in online teaching is predicted to be around 30%,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oretical lessons in online teaching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exponentially. This has already Become a foreseeable trend.
五、实训课限制人数及轮组线上线下同时授课实为有益的探索
疫情期间,我们将实训课分为几组,并限制每组人数为 5—7 名,
进行线上线下同时授课。如第一堂课,由第一组学生参加教室内的面
授实训,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学生则居家上网课;第二堂课,轮到第二
组的学生参加教室内的面授实训,首先复习第一次课的实训操作,再
学习本次实操,第三组和第一组则居家上网学习;第三堂课,则由第
三组的学生参加教室内的面授实训,先复习第一次课和第二次课的实
训操作,再学习本次的实操,第一组和第二组则居家在网上学习;如
此循环学习,每位学生均有面授实操的机会,并且保持了防疫安全距
离。
实训课限制人数及轮组线上线下同时授课,不仅在疫情期间是有
益的探索;对于路途较远如百公里之外,每次驾车往返需 2—3 小时
甚更多者,疫情后期及后疫情时代仍然是有益的选择。
五 、 The limited number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and the
simultaneous on-line and off-line rotation of teaching are a useful
exploration
During the epidemic, we divided the training courses into several
groups, and limited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each group to
5-7, and
conducted on-line and off-line simultaneous teaching. For example, in the
first class, the first group of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face-to-face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 while the second and third groups took the
online classes at home; in the second class, the second group of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face-to-face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 For practical
- 2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training, first reviewing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the first class, and
then learning this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third group and the first
group studied online at home; in the third class, the third group of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classroom face-to-face instruction For
practical training, review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practical training
operations first, and then learning this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oups learned online at home; in this cycle of learning, each
student had face-to-face instruction 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al
operations, and kept a safe distance for purpose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The limited number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and simultaneous
on-line and off-line lectures in rotating groups are not only useful
explorations during the epidemic, but for those who have long distances
such as 100 kilometers to travel with each round trip taking 2-3 hours
or mor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epidemic and The post-epidemic era
this medium will still be a useful choice.
六、线上分享优质课程可节省成本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选择优质课程,不同学院进行同时教学分享,可以节省教学成本。
如我院的品牌课程:推拿专业的:“吴博士头部推拿”、针灸专业的
“高级针刺手法”、气功专业的“医疗气功”及“中医基础”等课程;
授课时,多伦多中国城分院和玛卡姆市分院的两个校区学生都同时参
加,这样不仅可节省教学成本,也有益于优质课程的推广和传播。
多所院校线上优质课程分享,将会成为疫情后期和后疫期时代,
国际中医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之一。
六、Onlin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courses can save costs and is also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our college's branded courses: for the Tuina major "Dr.
Wu's head massage" , for Acupuncture majors "Advanced Acupuncture
Techniques", for Qigong majors "Medical" Qigong, and "Basic Chinese
Medicine" courses when teaching, Toronto City branch school and
Markham City Branch school Participating at the same time as students
can save teaching costs and facilitate the promo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rojected to share high-quality
courses in online middle schools, which will become one of the trends and
directions in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epidemic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 2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七、网络学术大会突破空间及时间障碍将会成为常态
疫情前,国际中医
学术大会是面对面的交
流,因受各国地域、时
间、签证等诸多因素影
响,而不能均达到理想
效果。
疫情间,为避免面
对面的防疫需要,国际
中医学术大会改为网络线上交流,从而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障碍,并
免去了签证不确定性的烦恼。如 2020 年 8 月 29—30 日我院与中国云
南中医药大学成功举办了“2020 加拿大注册中医师针灸师继续教育
学术大会”;今年 2021 年 8 月 28-29 日我院与中国河北中医学院和
中国以岭药业成功举办了“2021 加拿大注册中医师针灸师继续教育
学术大会”并利用加中两地时间差,创全天候 24 小时东西半球主会
场分别轮流主持的新模式。
可以预见疫情后期和后疫期时代,国际中医学术大会以线上线下
结合的形式举行将会成为常态,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七、It will become the norm for online TCM conferences to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locale and time zone
Before the epidemic, the international TCM conference was a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region,
time and visa of each country, the desired result of international sharing
was difficult to achieve.
During the epidemic, in order to promote epidemic prevention, the
International TCM conference was changed to an online format, thus
breaking through barriers associated with region and time zone and
eliminating the trouble of visa uncertainty. For example, from August 29th
to 30th, 2020, our College and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successfully held
- 2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the
“ 2020
Canadian Acupuncture and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Conference” ,from August 28th to 29th, 2021, our College and Hebei
University of TCM ,Yilin Pharmaceutical (China)successfully held the
“2021 Canadian Acupuncture and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used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 to create a 24 hour
a day new conference model in which the main venue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hemispheres take turns to host.
It is foreseeable that in the late and post epidemic eras it will
become the norm for th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national TCM conference,
and it will also be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
八、中医临床和教学设备的重装备更新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医较比西医,无论是临床或教学及设备都比较简陋,更缺乏重
装备的更新。西医的重装备如 X 光、彩超、CT、核磁共振等,较比中
医的望、闻、问、切,让病患感觉到直观和更客观,也似乎更高、大、
尚些。
现代化不是西医的专利,中医也应主动地尽量使用。 古人云“工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多学科结合研发出一
批临床和教学的重装备;如我院采购的临床教学使用的英/中双语“3D
中医经络腧穴解剖平台”、英/中双语“中医脉象仪”和“中医舌面
仪”。
中医教学重装备的更新,武装了中医教学如虎添翼,也会改变外
界对中医技术落后和设备简陋的看法,中医临床和教学硬件更新是未
来发展的趋势和必经之路。
八、The renewal of the heavy equipment of TCM clinical and teaching
equipment is th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CM is simpler in both clinical and
teaching equipment, and lacks heavy equipment updates. Western medicine's
heavy equipment such as X-ra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T, MRI, etc.,
makes patients feel more intuitive and objective than TCM's observation,
smell, inquiry, and touch. They also seem to be taller, larger, and more
advanced.
Modernization is not the patent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CM should
- 2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actively use modern technologies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ancients said,
“Workers must first sharpen their tools if they want to do their jobs
well.” Fortunately, in recent years, a multitude of clinical and teaching
equipment has been developed in combination with multiple disciplines;
such as the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materials used in clinical teaching
purchased by our College "3D TCM Meridian and Acupoint Anatomy Platform",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TCM Pulse Apparatus" and "TCM Tongue Surface
Apparatus".
The renewal of TCM teaching equipment has armed TCM teaching even more
powerfully. It will also change the outside world's perception of backward
TCM technology and poor equipment. TCM clinical and teaching hardware
updates are the trend and the only wa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九、金融及风投的介入将催化中医针灸国际化连锁业的发展
海外中医针灸发展到今天,已具备形成中医针灸国际化连锁企业
的条件;这次疫情使得中医备受全球关注,只要金融及风投介入就会
迅速发展起来。
中医针灸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海外始终以个体专业户形式而发
展,投资门槛较低,不易被金融和风投所重视;关键是行业未立法,
发展空间较少。近十几年,“天时”已形成,“地利'应在加拿大、
美国、澳大利亚已立法有(部分)保险付费的国家,加上金融及风投
的活力注入和有能力的管理团体整合零散的信誉良好的诊所,将会形
成连锁集团化的上市产业,预计在 5-8 年内初创 ,10-15 年内可望
成型。
疫情过后,随着国家政策对中医药针灸的倾斜,预计将会加快中
医针灸国际化连锁业的发展。
九、The involvement of finance and venture capital will cat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hains of TCM & acupunc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TCM & acupuncture today, we have the
conditions to form an international chain of TCM & acupuncture clinics.
This epidemic has made TCM a global topic and will develop rapidly if
finance and venture capital are involved.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TCM & acupuncture have been developed in
- 3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the form of individual, professional households overseas. The investment
threshold is low, and it is not easy to be valued by finance and venture
capital. The key was that the industry had no legislation and there was
little room for development. Nearly ten years has passed, the "right time"
has been formed.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for such a project should
be in countries like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who have
(partial) insurance coverage. financial and venture capital will inject
the industry with vitality and talented management groups will integrate
scattered but reputable clinics, it will form a chained and listed
industry. It is expected to be established in 5-8 years and to take shape
in 10-15 years.
After the epidemic has passed, as national policy favors TCM &
acupuncture, it is expecte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hain of TCM & acupuncture.
十、因中美对抗可能会影响国际中医事业发展的速度,但不会阻止其
前进的步伐!
因美国政客对疫情处理不当,导致美国这个具有最先进的现代医
疗体系的国家,成为疫情最严重和死亡第一的国家;为了推卸责任而
甩锅给中国,使原本紧张的中美关系,走向中美对抗的局面。中美对
抗势必影响其相关的各个方面,在北美已经有些“排华”的单独事件
发生,大家要有思想准备也许可能会影响国际中医事业的发展,但只
会影响其发展的速度,不会阻止其前进的步伐。
因为,许多国家已经中医针灸立法了,我们曾经发表研究论文认
为:海外中医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以所在国中
医立法为其成熟的标志。国际政局的变化只会影响其发展的速度,不
会停止其前进的步伐。在尚未立法的国家会增加其发展的难度,但仍
然有发展的空间。
危机也是发展的契机。疫情导致许多人员失业,需要转行重新学
习,中医教育行业则可逆势发展;如我们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获加
拿大联邦移民部批准可以招收国际留学生(ISP),本国学生享受与
公立大学同样待遇,可以获得政府的学生贷款(OSAP)资助。
- 3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疫情期间,我们招收新生比往年还多;疫情后期和后疫期时代,
失业人员需要转行重新学习,人们对自身和家人的健康更加关注,相
信中医教育行业可逆势而上,其发展还有许多空间!
十、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y affect
the sp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but it will not stop its progress!
Due to the improper handling of the epidemic by American politicians,
the United States, a country with the most advanced modern medical system,
has become the country with the worst epidemic and the number one death
rate; in order to shirk its responsibility, it has passed the blame to
China, which has caused the originally tense Sino-US to worsen into
confrontation.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inevitably affect all aspects of thei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In
North America, there have been some separate incidents of "exclusion of
Chinese". Everyone must be mentally prepared as this ma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CM education, but it will only affect the
speed of its development and not prevent its progress.
Because many countries have legislation on TC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 have published research papers that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TCM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budding,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and a country’s TCM legislation is a sign of
its maturity.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ituation will only
affect the speed of its development and will not stop its progress.
Countries that have not yet enacted legislation will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their development,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development.
Crisis is also an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The epidemic has caused
many people to lose their jobs and need to switch to another industry to
study again. The TCM education industry can develop against the trend.
For example, our Ontario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pproved by the Canadian Federal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to recrui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SP), and our students enjoy the same treatment
as public universities. Obtain the government's student loan
(OSAP)
funding.
During the epidemic, we recruited more new students than in previous
years; in the later and post-epidemic eras, the unemployed need to switch
jobs and study again.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ealth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e believe that the TCM education industry can
buck the trend and its development will continue with lots of space for
improvement!
结语:
- 3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二十世纪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是中医走向世界的第一个高潮;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已有 67 个国家承认中医针灸的合法地位,世界
上有 183 个国家在应用中医针灸。
2020 年疫情的爆发,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医临床的优越性;疫
情后期和后疫期时代,将会成为本世纪中医走向世界的第二个高潮,
让我们海内外中医人联合起来,把握住历史赐给中医雄起走向世界的
契机!
Conclusion:
In the last century, Nixon's visit to China in 1972 was the first
climax of Chinese medicine going to the world; nearly half a century has
passed,
67
countries have recognized the legal status of TCM and
Acupuncture, and
183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applying TCM and
Acupuncture.
The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 in
2020
will show the clinical
superiority of TCM to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epidemic and the post-epidemic era will be the second climax of TCM going
to the world in this century. Let us TCM practitioners at home and abroad
unite and seize the opportunity given by history to heighten TCM’ s
prestige around the world!
参考文献
【1】余艳红 国新办举行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发
布会 2020,3.23
【2】吴滨江 《21 世纪中医针灸国际发展十大趋势与战略思考》中
医药导报 2015 年 24 期
References
[1] YU, Yanhong - Conference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TC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and effective drugs by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China on 23/3/2020
- 3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2] WU, Binjiang
- "The Top Ten Trends &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published in the 24th issue of the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5
- 3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王智宇,辽宁阜新人,1973 年 4 月
生,1997 年本科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骨
伤专业。沈阳公安医院工作 6 年,2003
年 7 月开始相继在英国伦敦和北爱尔兰
大型百家中医连锁企业工作 6 年,瑞士
中医自己诊所工作 12 年。2019 年 11 月
开始学习五运六气,先后师从顾植山教
授和金日光教授,至今两年。现为欧洲
中医五运六气学会执行会长,《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执行总
编辑。
朱颂瑜,瑞士知名华人女作家,代表作有《把草木染进岁月》等。
瑞士新冠疫病访谈:欧洲中医五运六气学会王智宇医生
自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疯狂传播以来,中医药在防治方面发挥出
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抑制病毒的传播与治疗患者的病症方面皆发
挥出了特效。这次的访谈,一方面是出于我自己对王智宇医生个人经
历、临床研究方向的好奇,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王大夫的分享能给初
学中医的新人提供到一些建议和参考。
问 1.您通过临床实践和反复学习思考,总结出了新冠疫病预防、
密切接触者、轻中症、危重症、后遗症、疫苗接种副作用一整套行之
有效的成功治疗经验,可否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一下?
中华传统五千多年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通过学习观察思考领悟五
运六气,解读传统中医文化,可以使医者掌握如何才能天人同步合一。
- 3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我本人在抗击新冠疫病和日常临床工作中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通过辨
象、察时、握机方法,多次取得令医患双方惊喜满意的疗效!
2020 庚子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可以应用《三因
司天方》中的正阳汤,调整“天人合一”进行新冠疫病预防和密切接
触者的防治工作。
正阳汤组成:白薇、元参、川芎、桑白皮、当归、白芍、旋覆花
炙甘草各一钱,生姜五片,上剉,水煎服。
五运相推,六气迭荡。2021 辛丑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
在泉。可以应用《三因司天方》中的备化汤调整天人相应,进行新冠
疫病预防和密切接触者治疗工作。
备化汤组成:木瓜、茯神各一钱五分,牛膝、炮附子各一钱二分
半,熟地、覆盆子各一钱,甘草七分,上剉,入姜五片,水煎服。
问 2.以上您根据《三因司天方》,在瑞士华人头条文章媒体进
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预防新冠疫病工作,取得了大量良好的积极反馈
效果,请您再介绍分享一下对新冠疫病的治疗经验和心得体会?
我个人通过对新冠疫病两年的思考和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新冠疫
病与“少阳相火”关系密切!从新冠疫首个确诊病例发生的时间 2019
年 12 月 1 日(有研究更早,澳洲 9 月森林大火,澳洲夏季相当于北
半球冬季,2019 年全球共有 81 座火山不同程度喷发等)来看,北半
球少阳相火在泉,“实则少阳,虚则厥阴”,也解释了很多人百思不
得其解的三年化疫为木疠!少阳枢机不利,导致太阴不开,阳明不阖,
也能解释 2020 庚子岁金太过,2021 辛丑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新冠
疫情一直反复肆虐,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新冠疫与少阳相火有密切
的关系。相火妄动,天人相应,耗损肾阴,人体易出现少阳和少阴枢
- 3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机不利,升降失常,进而导致病人出现六经气化功能紊乱异常。以此
理论为依据,成功地指导了我临床实践工作。
问 3.今年 5 月初,您成功地救治了瑞士两例高烧一周多不退,
已经出现呼吸危象、当地医院拒绝收治的新冠危重病人,这方面的治
疗经验可以与中医同道们分享一下吗?
好的,这是一对华人母女,女儿快 17 岁了,出去与朋友玩,回
家后浑身酸痛,母亲就给女儿全身按摩了一下,一天后女孩突然高烧
39-40 度不退,持续一周多时间,期间用了各种治疗方法无效,我微
信咨询了江苏省名中医史锁芳老师,他建议可以考虑竹叶石膏汤,鼓
励我一定不要放弃,尽一切努力救治病人!同时我受顾植山教授拟的
防治方案启发,结合自己一年多学习五运六气的感悟,综合拟方如下:
麦门冬 150,半夏 30,柴胡 30,人参 50,甘草 20,粳米 30,大枣
30,淡竹叶 20,石膏 30,桑白皮 20,地骨皮 20,生地黄 30,桂枝
20,茯苓 20 ,共 500 毫升亲水浓缩液,40 毫升日三次口服。5 月 6
日上午患者吃上药,5 月 7 日中午喜讯传来,患者体温下降到正常范
围,持续喘咳憋闷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很多,能轻微进食粥了! 经
过一周多时间观察随访,已经基本恢复健康。
当时选方和拟方思路如下:患者一周多时间连续大量服用止痛
药、退热药、苦寒药等,导致土气被戕,肺之化原绝矣。故选用《金
匮》“麦门冬汤”为主方,根据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重用麦冬
为君,润降阳明,佐以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生津,胃津充足,
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据《类证活人书》柴胡半夏汤,
用柴胡半夏枢转少阳,清热祛痰。竹叶石膏取《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清阳明气分热,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意。据《三因司天方》用桑白
- 3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皮、地骨皮、生地黄泻肺中伏火、凉沸腾之血, 引离入坎。因女孩月
经期间,桂枝茯苓取“桂枝茯苓汤”化瘀生新,调合气血之意。同时
借助立夏时节,万物至此,尽皆长大。随后女孩母亲因长期疲劳和密
切接触,导致感染病毒出现 39 度持续高温,也是用运气理论治疗后,
快速退烧。建议具体临床工作中要“辨天、辨人、辨病证”,不能机
械照搬。
女孩服药前后对比照片见下图:
右图为服中药后照片
- 3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问 4.学习传统中医思维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象”,这个象如何
更好地理解?
以下是我成功治疗过的一位瑞士新冠病人左颈部的照片,从中可
以看到新冠病毒的“象”,肉眼可见。
问 5.对于五运六气,学术界一直有一些争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运气七篇大论和两个遗篇占《黄帝内经· 素问》内容三分之一以
上,自成体系。学习中医不学五运六气,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再浪
费宝贵的时间去争议,就更得不偿失了!我学习五运六气的过程中非
常幸运,先后遇到了顾植山教授和金日光教授两位名师指点,进步很
快,现在正研究如何以当代科学语境用精准定量方式解读中医药学理
- 3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论 ,知其所以然。
1、大力弘扬传播守正基础上的五运六气理论(以运气七篇大论
和两个遗篇为基础)。
2、运用当代高科技手段“解读”五运六气理论,知其所以然,
反过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和提高科技创新发展,真正地做到中西互通,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路虽远,行则终至!
朱颂瑜:感谢欧洲中医五运六气学会执行会长和世界中医药杂志
(瑞士版)执行总编辑王智宇先生接受访谈,衷心祝福传统中医药文
化在瑞士欧洲海外广泛积极地发展传播,护佑百姓安康!最后祝福
2021 年 12 月 4 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圆满成功!
2021-12-01 于瑞士
- 4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汤淑兰 教授
中国英国中医中心
英国兰维多利亚学院院长
shulantang99@gmail.com
新冠病毒的广泛快速传播流行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的一场没有
硝烟的战争。
很多国家,已经到了二战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在疫情面前,让更多的人更加体验到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由于英国 NHS 系统的承受力有限,不能对每位发烧和疑似症患
者测试核酸,对新冠肺炎轻症和疑似症,大多是居家隔离和自助调治。
所以,寻求中医中药来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轻症者越来越多,目前,
英国抗疫中药供不应求。
英国首相约翰逊,根据流行病学理论,主张“群体免疫”理念,
正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如何做到“ 适者生存”,从中医学的理念来防护.
一、了解新冠病毒的性质
新冠病毒乃为疫疠之气,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 伤寒论》,乃
产生于对当时的一种流行的传染病伤寒病的描述和治疗。该书序文中
云:”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
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
新冠病毒属寒湿疫疠之气,挟风通过口鼻呼吸道传染,以及肌肤
腠理的机体外卫防线而入,病位在肺,与肝、脾及心肾脏腑的功能密
- 4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切相关。
所以,平素有一个健康的体质非常重要,通过经历本次疫情,我
们都要更加珍惜健康,关爱生命,共同维护人类健康共同体。
二、新冠病毒对各年龄段的影响
(一) 新冠病毒对儿童侵犯力小
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为稚阴稚阳,又为纯阳之体,小儿在物质基
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充实完
善。在快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体内的阳气是生发向上的,所以对
外来的风寒湿之邪是有力的回击。
(二)新冠病毒易感成年人,一般多为轻症
成年人机体发育成熟,脏腑功能气血活动旺盛,虽无纯阳之体生
长生发,自身驱散风寒湿疫疠之气,但若感染病毒,仍有能力抵御。
《黄帝内经》:“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新冠病毒对七十岁以上老年人,杀伤力较大
老年人多为肝肾亏虚,肺脾气虚,阳气衰弱,一旦被新冠病毒所
侵,则易转成重症,加之若有基础疾病,则会危及生命。
目前英国政府建议七十岁以上老人居家隔离,不出门不与外界接触 4
个月,若出现身体问题,则由社会服务和当地社团负责上门帮助。但
这又易引发老年痴呆和精神压抑等问题。
三、体质调理
《黄帝内经.灵枢》”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奏,
其气必虚”。
王琦国医大师指出: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沒有一个相
同的人。吾师王绵之国医大师强调:人是社会的人。
- 4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所以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但是又有类似体质的人,由于人
们居住地域、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工作环境等不同而形成了同中有
异,异中有同的体质体系。
所以,我们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时,在汲取相同的方案基础
上,又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调理之,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的健康状态。
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位在肺,传播途径是口鼻腔呼吸系统,因为肺
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脾为肺之母,此子母相关也。肺与大肠相表
里,肺部有新冠病毒感染,粪便传播也是一个途径。
又肺主皮毛,随着肺的呼吸功能,吐故纳新的过程,对皮毛腠理
汗孔的开合起着调节作用,本次新冠病毒为何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传
播者与被传播者可能没有口鼻呼吸的近距离接触,也有被感染的,皮
肤汗孔的开合也有散布病毒的可能性。
WHO 已经确认新冠病毒是空气传播(Airborne) ,在空气中可以
存活 8 小时;在铜、铁器上生存 2 小时,在纸、塑料上存活 3-4 小时。
在空气中的时间又因环境情况而改变,尽量避免到有空调的公共场
所。
从口鼻传播,易于觉察到,然而汗孔是随呼气而开,随吸气而合;
开,有可能发散病毒;合,有可能收敛病毒。我们的皮肤即人体的卫
气,也即免疫扺抗力。所以,若要增加免疫力,中医的角度就是固护
卫气,卫气是否坚固,有赖于肺脾之气的旺盛。反之,肺脾气虚,卫
表不固,则易于被疫戾之气所侵犯。
四、预防方
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预防,我根据体质,分为偏寒和偏热及平和
- 4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体质三大类,从而设立三个预防处方:
(一)内服
(1)新冠病毒预防内服 1 号方:
处方:防风 10g, 板蓝根 8g, 白术 8g, 桑叶 8g,枇杷叶 8g, 北
沙参 8g, 百合 8g,白芍 8g,丹参 10g,佛手 8g,瓜萎皮 8g,杏仁 8g。
功效:健脾疏肝,清热宣肺。
适宜:平素体质偏温,舌红苔少,口干,心情易于烦躁者。
(2)新冠病毒预防内服 2 号方:
处方:防风 10g,白术 10g,苍耳子 8g,辛夷花 8g,杏仁 8g,
桔梗 8g,枇杷叶 8g,白芷 8g,扁豆 8g,藿香 8g,佩兰 8g,陈皮 8g,
生姜 8g。
功效: 辛温发散宣肺,芳香化湿健脾。
适宜: 平素体质偏凉,舌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
(3)新冠病毒内服 3 号方:
处方:白芷 8g,防风 8g,苍耳子 8g,白术 10g,板蓝根 10g,
桑叶 8g,枇杷叶 8g,茯苓 8g,杏仁 8g,桔梗 8g,天花粉 8g,丹参
8g。
功效:疏风宣散,健脾保肺。
适宜:平和体质,寒热不明显,无特症状,舌红苔薄白者。
(二)新冠病毒肺炎预防外用方:
防风 10g,荆芥 10g,白芷 8g,藿香 8g,佩兰 8g,香薷 8g,艾叶
8g,苍耳子 8g,辛夷花 8g,黄芪 8g,白术 8g,板蓝根 8g。
用法:
1、以上中药饮片一包,放一盘里,或敞口的容器内,取其辛温
- 4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芳香之性味,祛散风寒湿之邪以抗病毒。
2、以上中药饮片,研末,装香囊,随身佩戴之,或放枕旁。祛
风散寒除湿,健脾和胃,醒脑保肺。
(三)艾灸
《庄子》:孔子“ 无病自灸”。艾叶,又名蕲艾、艾藁。苦、
辛、温,具有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之功。
《名医别录》” 灸百病。”现代药理报道:艾叶油有镇咳、祛
痰、平喘、消炎作用。
五、中药食疗方案
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即药物,许多药物即食物,它们之间并无绝
对的分界线。这里讲的药物,是指天然的中药。
饮食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后天体质。脾为“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所以说,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合理,可以预防各种疾
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
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
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阳化气,阴成形。
由此,透过阴阳原理结合脏腑阴阳,食物和中药之性味阴阳、体
质病性阴阳等,来论述食疗和中药治疗法则。中药的五味分别入五个
不同之脏。
五脏
五味
五色
食物
肺
辛
白
䔧、白萝卜
脾
甘
黄
橙子、红枣
肝
酸
蓝
蓝莓
心
苦
红
樱桃、玫瑰花
肾
咸
黑
黑芝麻、黑豆
- 4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六、体质食谱
由于中药和食物具备四气五味,从而食疗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八大法。
如何合理地选择中药食疗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呢?
针对不同体质,介绍食疗方案如下:
(一)气虚痰湿型
饮食宜补宜温,兼祛痰湿。
1、黄芪薏仁鸡汤
可加白萝卜,以消油腻,并化痰除湿,每周 1-2 次。补气升阳,
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宜。
服后,感到精神有增、手足转温,白腻苔消除。脾虚水湿内停的
者,有减肥固肌的作用。若有上火现者停服,或减少食用次数。
2、党参五味子红烧排骨
补中益气,养肺止咳。
3、生姜红栆茶,健脾暖胃,化湿以消除生痰之源。
4、山楂茶,消脂除腻。
5、常吃瓜子。
(二)湿热气滞型
1、蒲公英鸡蛋汤(或蒲公英饺子)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炎除痈,可预
防感染。
蒲公英( Dandelion ),春夏之际在英国和欧洲各地的草坪和路
边均有开着黄色小花的绿色宽叶蒲公英,可用新鲜全草,也可用中药
饮片的干草。
- 4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2、清炒佛手片
辛温不燥,行气化痰 ,疏肝理气。
3、竹叶豆腐煲
淡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
4、菊花玫瑰茶
清肝养心和血。
(三)肺阴亏虚型
1、枸杞桑椹鱼汤
甘平,补肾益精,补肾阴以供养上源之水肺。
2、凉拌芹菜木耳
清肝补肺肾
3、百合蒸雪梨
甘微寒,养阴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4、玉竹白茅根茶
甘平微寒,养阴凉血,生津止渴。
5、秋葵花茶
微苦寒,和胃润肠,清肺润肤。对免疫功能敏感者尤宜。
七、心理战胜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应
顺乎自然,生活起居有常。
“以恬淡为上”,精神调摄为预防新冠病毒肺炎、治未病之重要
方法。
《灵枢》“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调整好体质,增强机体
免疫力的基础上,要调整好心态,做到身体、心境与思维的和谐平衡,
- 4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是维持正常免疫力的最好保障。
(一)发挥正能量,爱心奉献,让心中充满阳光——养心
(二)与亲人朋友和同事,在微信交流,不要感到孤单——疏肝
(三)多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增加肺活量——保肺
(四)饮食合理有节——健脾
(五)早睡早起,房室有度——强肾
(六)有阳光的日子里,多晒太阳,在室内阳光照射也可以——
杀菌抗病毒
(七)太极、气功,疏通经络,畅通气机——增加免疫力
2020 年 3 月于英国曼彻斯特
图为 1995 年 7 月,笔者英国
汤淑兰教授与首届国医大师
王绵之先生合影留念照片。
- 4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新冠疫毒发热中医同病异治三则
一位旅比中医师的抗疫感悟
比利时 王仲彬
在今年上半年的抗疫期
间,我曾通过微信视频或音频,
为一些新冠确诊病人或高度疑
似病人进行了积极治疗,取得
了满意疗效。这些病人中,有
几位当时即得到核酸检测阳性
确诊;而另有几位高度疑似病人,在后来的新冠病毒血清抗体检测中
均呈强阳性而得到回顾性确诊。这些病例多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也
有个别为重型无严重基础病的患者。
上述病人都是在住院无门,求治无路的情况下,转而千方百计联
系我并求助于中医药的。在听取了他们的困境倾诉以后,我都为他们
进行了积极的远程协助,并想方设法给予了中医药治疗;甚至还为病
友联系华人家庭医生,或帮助他们建立微信联系。这样,在微信方舱
的框架下,中医和西医共同或分别为病友提供远程诊治,进而有效地
帮助了这些病友,并实现了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治愈新冠瘟疫病例。
我在治疗新冠疫毒发热病例中,分别使用过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
散加减;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并加用藿香正气丸;荆防败毒
散合小柴胡汤化裁;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合小柴胡汤加减;麻杏石甘
汤合银翘散加减;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基于欧洲的实际情况,
在用药上做了相应替换。比如可用香薷、桔梗、杏仁等替代麻黄,可
用知母、芦根替代石膏之类。而其替代疗效堪称可嘉。
- 4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今侧重于疫毒发热一证,撷取出三个医案,以论证新冠瘟疫同病
异治的重要性。
一、荆防败毒散合小柴胡汤案
病例一:朱女士,38 岁。恶寒发热,鼻塞咳嗽,身痛,四肢酸
痛一周 3 月 25 日求诊。患者大约在 3 月 16 日晚上与两位女同事开会,
商量封城后餐饮连锁店如何运转的事宜。当时即发现两位同事有咳
嗽,发热等症状,嘱她们赶紧就医。三天后,她们均被确诊为“新冠
肺炎病人”。而朱女士本人则于 3 月 18 日开始发烧,初期为 37.5 -
38.3 度,逐渐身热渐甚,可达 39.2 度。伴有恶寒,身痛,四肢酸痛,
无汗、鼻塞流涕,清涕为主,涕不多,咳嗽渐多,以干咳为主,有少
许痰,白色泡沫状,血压 100/60mmHg,味觉嗅觉明显减退。体疲乏力,
舌淡红苔薄白,中部苔白较厚。脉象未测。胸部 CT 显示:符合新冠
病毒感染影像学,毛玻璃样改变。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而得到确诊。
拟荆防败毒散合小柴胡汤化裁。
用药:荆芥 5,防风 8,羌活 8,独活 8,柴胡 10,前胡 10,桔
根 8,枳壳 8,茯苓 8,太子参 12,生甘草 5,黄芩 10,法半夏 8,
陈皮 6,忍冬藤 12.每剂可煎三次,一日可服用三、四次。共五剂。
3 月 30 日:服上方后,恶寒发热退,身痛骨节酸痛消失,仍有少许
鼻塞流涕,口苦口干,咳嗽减轻,痰不多,色黄质粘,舌质稍红,苔
厚中间稍黄,无气喘短气等症,纳食可,大便偏稀,2 次/日。
上方去荆、防、羌、独等,再进五剂。
用药:柴胡 8,前胡 8,枳壳 8,黄芩 10,桔根 6,陈皮,冬瓜
籽 10,杏仁 8,生甘草 3,香薷 6,忍冬藤 12,生薏苡仁 12,连翘
12,佩兰 8,炒苍术 6.服药后,症状逐渐减轻,但腹泻水样便,3- 4
- 5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次/日。考虑寒凉中药可能用多了些。建议减少连翘、忍冬藤、黄芩、
生薏苡仁用量,改两天服用一剂。诸症消失,病逐渐痊愈,味觉嗅觉
也得到恢复。
按语:新冠瘟疫病变,疫毒病在少阳,郁热不解而出现寒热往来
者多见。本例病案除有疫郁少阳,正邪交争外,还有身痛、四肢酸楚
重痛、鼻流清涕、体疲乏力、苔白稍厚等类似风寒湿邪的疫毒郁闭于
表,疫毒之邪与正气交争于肌腠之间,正虚不能及时祛邪外出的临床
表现。故以荆防败毒散合小柴胡汤化裁。药证基本相符,故能较快取
效,进而扭转病势,转危为安。
二、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案
病例二:吴女士,30 岁。于 2020 年 3 月 21 日因发热,咳嗽五
天远程求诊。患者在 3 月上中旬曾前往国外旅游一周。返回比利时以
后,于 3 月 16 日开始出现恶寒发热、热多寒少,自觉身热、咳嗽痰
黄,痰黏痰少、身痛等症。此后体温多在 37.4 - 38.4 度波动,常需
服用扑热息痛才可短暂退烧,但大约一个小时后体温又渐起。有时体
温可达 39.2 度。近两天,甚至出现呼吸短促,甚至有憋气感,时感
体疲乏力,胸前肺部火烧火燎似的。大便不成形,甚至有腹泻,1-2
次/天。舌质偏红,苔薄中间稍厚,黄白相兼。味觉嗅觉明显减退,
(两周后开始有所味觉嗅觉,三周后基本恢复)。已做胸部 CT,医
生告知她的肺部已有玻璃样改变,符合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诊断。2 个
月后,因病毒抗体检测呈强阳性而得到回顾性确诊。
拟用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并加用藿香正气丸。
用药:香薷 6 克(、杏仁 10 克、生石膏 15 克、生甘草 5 克、芦
根 5 克、桑叶 10 克、金银花 10 克、佩兰 10 克、柴胡 10 克、黄芩
- 5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10 克、紫菀 10 克、陈皮 6 克、菊花 10 克、桔梗 6 克。五剂。加用
藿香正气丸。患者反映:藿香正气丸帮助很大。中药很难吃,嘱慢慢
服用。味觉嗅觉明显减退。服药后四天症状逐渐好转。两周后开始有
些味觉嗅觉了,三周后基本恢复。
按语:本案恶寒发热、热多寒少等症,持续多日,寒热反复不退,
故也责之于疫毒之邪留滞少阳。但自觉身热、咳嗽痰黄、痰黏而少、
呼吸短促,甚至有憋气感,胸前火烧火燎等症,则为疫热之毒壅闭于
肺,肺气不宣所致。故取麻杏石甘汤为主,清肺热排疫毒为主,再加
小柴胡汤清解少阳疫热为辅,更佐芳香化湿之品,共奏抗疫排毒之功。
三、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案
病例三:莫女士,45 岁。发热、咳嗽一天于 3 月 23 日告知病情。
伴有胸闷气短,稍感乏力。发热在 37.6 - 38.3 度间波动。主动服用
其丈夫未曾服用的两剂中药(即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加减。)
3 月 25 日:发热、咳嗽。伴有胸闷气短,稍感乏力。发热在 37.6 - 38.3
度间波动,胸前肺部有火烧火燎之感,甚至有憋气感。纳食少,大便
正常,舌偏红,苔薄黄中厚,味觉正常。嗅觉长期不灵,因患有鼻窦
炎。3 个月后,因病毒抗体检测呈强阳性而得到回顾性确诊。
拟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味。
用药:香薷 5 克,杏仁 10 克,生石膏 15 克(包煎),生甘草 5
克,柴胡 8 克,黄芩 8 克,金银花 10 克,桑叶 10 克,连翘 10 克,
桔梗 6 克,枳壳 6 克,薄荷 5 克.五剂。
3 月 30 日:发热已退三天,咳嗽减轻,痰少,色白质粘,口渴欲饮,
心率 110 次/分钟。
守上方化裁,再进五剂。
- 5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用药:香薷 5 克,杏仁 10 克,生石膏 30 克(包煎),淡竹叶
10 克,生薏苡仁 15 克,天花粉 15 克,忍冬藤 15,黄芩 10,莲子芯
5.五剂。上方服用后,有些拉稀,嘱减量生石膏,甚至拿掉生石膏,
继续服用。诸症渐减,自己又练八段锦,按摩大椎、肺腧、足三里,
并作艾灸。加强营养和休息,现已痊愈。6 月份面诊复诊,痊愈无后
遗症状。
按语:本案以疫热壅肺闭肺,肺热难得宣散,热毒炽盛于里为病
机,故取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驱除疫毒为主,再用银翘散之主药清
热解毒为辅,共奏痊愈瘟疫之功。
结语
众所周知,新冠瘟疫的病因是一种特殊的异气。它似风非风、似
寒非寒、似暑非暑、似湿非湿、似燥非燥、似火非火,实乃天地间多
种非时之气杂合浑浊毒化而成的一种特殊的异气,此即为新冠疫毒。
而新冠瘟疫的病因虽都为这种特殊的异气,但其临床表现则是多种多
样,千奇百怪的;其主证病机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每一位病人,
都要进一步审证求因,辨证施治,总以个性化治疗为首选原则。还要
考虑到病患者的素体禀赋如何以及有无宿疾旧病等。
中医治疗瘟疫病例,多宜用两方甚至多方组合配方,才能契合其
错综繁杂的病机,才能消除其千奇百怪的症状,才能取得治愈新冠瘟
疫病例的目的。而同为新冠瘟疫病例,因其病情轻重、病机变化及治
疗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大法,属于中医同病异治的原则。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一样,都闪耀着中医“整体观念”和“辨
证论治”的独特光芒。
另外,部分新冠瘟疫发热病例,往往伴有腹泻水样便等症。对此,
- 5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我曾以疫毒腹泻为侧重点予以小结,撰成“浅谈新冠疫毒腹泻之病机
证治”一文,也可供读者参考运用。
- 5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当代超前科学的内秘
金日光
国际上第四统计力学创始人
中医药国际联盟中国区主席
北京化工大学原学术委员会主任
编者按:本文的作者作为科教工作者的身份,在全国政协七届,任全
国政协委员、八、九、十届连任全国政协常委,也兼任全国政协教科
文卫体委员,同主管科教的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学森教授来往密
切,在驳斥中医为反科学、伪科学的言论中,结下难忘的战斗友谊,
笔者从钱老处得到了很多教益,钱老高度重视本文作者在年轻时专攻
量子化学、统计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一再地劝告用这些当代的高
端科学理论的语境来诠释《黄帝内经》科学内秘,特别强调要在《内
经》里最重要又最难的五运六气学说上,下大功夫,金教授确实下了
很大功夫,写出了本系列文章,并发给本编辑部予以发表。今年 12
月 11 日是钱学森老先生 110 诞辰纪念日。他是在上一世纪八九十年
代,最早提倡用当代科学语境解读古医典(特别是《黄帝内经》《伤
寒论》等)及中医药药原理“知其所以然”的科学大师。办好《世界
中医药》杂志(瑞士版)首刊,本编辑部执行社长王智宇先生作为金
日光教授的学生,深感责任重大!这是一系列难得的文章,现在全文
刊登在本刊,相信这套系统文章对国内外学习和研究《黄帝内经》运
气七篇大论和两个遗篇的读者和学者,会有很大帮助和参考意义。
导论:
在 2000 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除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 5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表里学说、经络学说、营卫气大循环学说、藏象学说、伤寒热温学说、
四种诊断学说、针灸学说、养生延寿学说之外,还有篇幅最长,理解
起来最难的“五运六气”学说(见素问九大论:先有《四气调神大论》、
《阴阳应象大论》,作为阴阳运气基础理论,后有《天元纪大论》、
《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
《六元政纪大论》、《至真要大论》,后世人们简称运气七篇)。严
格地讲还有二篇:一是《刺法论篇七十二》,用来探讨如何用刺法治
五运六气所造成的各种病症;二是《本病论篇第七十三》,提出了运
气不顺造成的五疫传染病及其用药治疗的可行性。现在有些学者说这
两篇是多余的,其实这两篇是解决运气极端不正常所引起的五疫的问
题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值得加以重视,具体情况见本文第七大部分。
《黄帝内经》的作者们,以 5000 年前的黄帝和天师岐伯的名义,一
再强调一个医生是否真正地上医,除了他的高尚的医德之外,就要看
是否真正掌握了五运六气学说及其病机十九条,并看是否运用自如?
自从《黄帝内经》出世以来在这两千多年里,我们的数不尽的先医们
都在努力理解这个最难的运气学说。但现在看来既是我们所知道的许
多历代名师名医而言,除了极少数之外,真正懂这个学说真谛者并不
多见,有许多人处于一个一知半解,或者不懂装懂的状态,其间也发
生了一些怪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比如提起经典,不怎么提《黄帝
内经》,而人们更知道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更奇怪的是国内许多中医
药大学里都不提倡学生学习《黄帝内经》,据有人统计全国 2/3 的中
医院校基本上不提《黄帝内经》,1/3 的院校只把《黄帝内经》作为
选修课程,教课的老师甚至说《黄帝内经》太旧了,用处不大,可学
- 5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可不学,随着中央最高领导习近平主席对中医药事业的特别关注,各
级领导也开始重视《黄帝内经》,也开始强调《黄帝内经》是中医药
学理论的基石,也开始注意培养“歧黄学者”,但都听到的是《黄帝
内经》很难懂,尤其五运六气学说更难懂,于是都期待着希望有个当
代科学语境的解读。我本是个外行,只是上世纪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兼
教科文委的委员,同时任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钱学森教授接触多,他劝
我用量子化学、群子统计力学(第四统计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的
当代科学理论来研究《黄帝内经》的科学内涵,尽可能用当代语境来
解读《黄帝内经》,就这样我就二十年来啃读《黄帝内经》,其中包
括最难的“五运六气”学说在内。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本人在国际上
创建的第四统计力学理论对理解《黄帝内经》真正的当代高端科学内
涵起了很大作用,下面以小故事的方式开个头。
故事之一:在劳改的牛棚里苦心研究如何创建关于对立统一体系
的第四统计力学的问题。
我本人于二十世纪 1952 年代,考入东北人民大学(现为吉林大
学)学的是物理化学专业,有较好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的基础,56 年
毕业之后又接着读建国后首届苏制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从师于著名
的化学动力学学者蔡镏生教授,量子化学学者唐敖庆教授,专门攻读
量子化学、统计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而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当时学
的欧美三大统计力学的极大局限性,很想进一步研究更复杂的统计体
系。1961 年初分配到北京化工大学(那时叫北京化工学院)任教。
期间,带着修正主义分子、叛国分子、反动学术权威等帽子,不知被
斗多少次,后去河南驻马店邓庄劳改,那时住的是同牛棚一起的睡床
上,只限看毛选,不得看其他任何书籍,这样劳动之余,有机会看毛
- 5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选里“矛盾论”“实践论”,就回忆起当年研究生期间学习的欧美三
大统计力学的局限性,通过不断地提炼对欧美三大统计力学理出非常
明确的思路:
● 如第一统计力学(麦克斯韦尔—波尔兹曼统计力学简称 B-M 统计
力学),好比是处理很多房间(N1 很大),而有 N2 个粒子,粒子间
既无吸引力,也无排斥力的理想体系的空间排列方式。
● 第二统计力学(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力学简称 B-E 统计力学),
如好比处理有很多房间(N1 也很大),有 N2 个粒子,粒子间不受限
制地分散和聚集情况下空间的排列方式。
● 第三统计力学(费米—狄拉克统计力学,简称 F-D 统计力学),
好比是处理很多房间(N1 很大),有 N2 个粒子,此时粒子间因有高
度的排斥性,一个房间最多容纳一个粒子情况下的空间排列方式。
这样一看才知道前三个统计力学对那些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的阴阳
对立的群对群的体系是无法适用的,这样从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
得到了很大启发,在牛棚里就开始研究正阳群(好比男性群)和负阴
群(好比女性群)在空间上的各种分布方式,在夜里摸黑写在纸上,
以备继续研究,就这样在枕头下面有了一大垫纸张,后来回北京白天
继续干烧锅炉,挖战备人民防空洞等劳动,晚上无电,在路灯下继续
进行推导,那时没有工资无钱可买纸张,只好拿来废大字报的后头空
白地方推导新的统计力学方程,一直到 1977 年重新平反之际,才算
有了比较像样的方程,前后推导所用的纸装到小麻袋里整整有两袋,
而最后的方程式变得特别简单,根据习惯先阴后阳顺序可得下列方
程:
N(阴)
N
1
(阴) k
(阴)
1(阴)
k
1r
1
1
1
1
N(阳)
N
2
- 5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N(阳)
N
2
(阳) k
(阳)
1(阳)
k
1r
2
2
2
2
N(阴)
N
1
N
1
1r
1
1
k
N
k
1
2
1
,
k
:阴阳固有比例
k
N
k
2
2
2
2
1r
2
N
1
1
:在一个小群子中阴粒最可几数目,阴粒进小群子的竞争参数;
2
:在一个小群子中阳粒子最可几数目,阳粒进小群子的竞争参
数。
这个方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只要加一个边界条件,这个统计体系,
就可以变成 M-B 统计力学方程,B-E 统计力学方程,F-D 统计力学方
程。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模糊群子论》的专著来论述了该方程的
推导过程。90 年代向国内外发表有关新的统计力学理论的运用。在
1993 年 IUPAC 大会上正式认准为第四统计力学(JRG 群子统计力学),
有了美国的 CA 介绍、1995 年美国 ABI 都专门介绍了新的统计力学,
并拿到了 20 世纪有影响的 500 人物之一的 ABI 认证书,因无经费借
韩国出版部门出版了《第四统计力学》专著。
这本专著出来之后,国内不少学者也很关注,但是多数人说推导
的数理过程太难,不容易明白,也有一些学者体会得很深,其中有一
位是当时国防大学一位叫李金川的大校研究员,他从《模糊群子论》
一书中拿到上述方程式,他说上述方程式完完全全体现了毛泽东同志
的“持久战”一文中敌我双方战略战役的格局。我问何以见得,他把
上述方程式,写成下列形式:
N(我)
1(
我)
(我)
N(敌)
1
k
(敌)
N(敌)
2
局部战役
1 (
敌)
N(我)
(我)
其中 1
:在局部战场上我军可以占绝对优势使这一值>>1。
(敌)
2
- 5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N(我)
:全局力量对比,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这一值<1;
N(敌)
但是竞争因子(我):我军的指挥艺术、官兵团结一致的条件下
(我)>>1;
竞争因子 (敌):敌军战争目的不清,官兵矛盾重重,使 (敌)<<1;
N(敌)
这样
我)
>> r
(敌)
N(敌)
N(我)
k(我后方可当兵的预备力量)
k
;当1
k(敌后方可当兵的预备力量)
在这种情况 下,使某一战场的(我)>>1,可进行打歼灭战,获
(敌)
局部战场的决胜。
李金川研究员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适于对立双方既统一又斗争
的定量方程式。看来这一方程式也适用于当前中美问题贸易战的胜负
上。
我本人应用这一理论解决了一系列高分子合金材料的高强超韧
化的国家级攻关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及省
部级奖,获奖 20 多项,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从七届全国政协起任
委员,八、九、十届连任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委委员、民宗委副主
任等,这样我又有机会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学森教授有了很多
的来往,这样引来了下面的第二个故事。
故事之二:钱学森副主席谆谆劝告我好好研究《黄帝内经》,特
别希望用当代科学语境说透五运六气学说。
我本不认识钱学森教授,但他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主管科教文
卫体专门委员会,非常了解专委员会各个成员情况,我在七届时全国
- 6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政协委员兼教科文委的委员,八届任全国政协常委,在 10 年之间同
钱老接触了很多很多次,第一次是他叫我去他的办公室,我去了之后,
他非常亲切地跟我说:“我很了解金委员的情况 ,是在大学学习期
间从师于我国著名的量子化学家唐敖庆教授,专门学习量子化学、统
计力学,还在国际上创立了群子统计力学”。他还说唐先生和我都是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后来依爱国之心,我们先后都回国,但回国之后,
我发现国内很多学者反对中医,说中医是“伪科学”、“反科学”;
他说我细读过《黄帝内经》,很难懂,但是总觉得这才是中医药学理
论的最重要的根基。他叫我也好好看看《黄帝内经》。自从那以后,
常有机会见到他,我也知道他对中医的许多说法。因为他说过中医是
“前科学”,我对此难以理解,这样我对此专门请教。我问他“您为
什么把中医为前科学?”什么叫前,是否指当代科学之前的某种科
学?他一再解释说“前”字指比当代一般的数学、物理、生物学等在
中医学理论上是根本对不上号的意思,还要向前发展很多才有可能理
解它,他后来干脆明确地说中医比现在一般科学更超前的意思,“前
科学”指超前科学,他还说除非以当代高端科学理论:量子化学、统
计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胚胎发生学、人类基因组学等当代语境来
有加以诠释《黄帝内经》里的生命系统科学的内涵,如能说得清楚,
那么就有可能摘超前科学的帽子,他特别强调《黄帝内经》里由素问
后头用七论来论述五运六气学说是最难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象、
人体生命机制等一系列系统科学问题。他一再地建议叫我好好研究
《黄帝内经》里五运六气学说,如能弄通了将对未来科学发展,尤其
对生命科学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在这里还说一下钱学森先生对《黄帝内经》这一书的来源也很
- 6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知道,他说《黄帝内经》本应中国自己的经典,但是在古代战争的动
乱中都丢失了,找不到《黄帝内经》的灵枢一册,所以宋代时不得不
从高丽国用很高的代价要回这一册,这才变成现在看到的完整的《黄
帝内经》一书,他说日本、韩国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学,反而中国自
己不加以重视,甚至不少名人反对中医药学,说是“反科学、伪科学”。
钱老是从心里特别反感这些人,他还能整段整段地背诵《黄帝内经》
的经文,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最近从北京聚宇能自然科学研究
院方励远院长处才得知,钱老的外甥(姓闻)说钱老小时得过很重的
病,后来还是中医治好了他的病,这样钱老从 7~8 岁就开始学《黄帝
内经》,把经文背得滚瓜烂熟,难怪他老鼓励我用量子化学、群子统
计力学好好研究《黄帝内经》,他甚至非常幽默地说,金教授是高丽
人血统,也应好好学习古代高丽人向中国学习中医药学的精神。后来
我把驳斥反中医的一些发言稿整理成《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一书,
他特意推荐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会长为这本书写个序,后
来也得到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佘靖局长,时任全国
政协副主席的赵南起将军,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同志等各位领
导的支持,具体情况在科技文摘报里有关前面内容里有过说明不再重
述了,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也感谢我所参加的若干微信群
里群主夏冰、张维波教授及群友陈兆学教授及罗广英教授提供了太极
方圆几何图,以示《黄帝内经》是一门独立独创完整的生命的系统科
学;特别感谢北京大方岐黄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资深发明家钟伟东先
生的团队按照《黄帝内经》的“汗者为精也”的指导思想,发明了从
十二经络原穴取汗的技术,为了解经络的实体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探
索,终于发现所有原穴里除了有 K,Na,Ca,Mg,Sr 常规元素之外,还
- 6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有以 Zn 的氧化电位为中心,有 Sc,Ti,V,Mn,Mo 的高氧化电位的阳性
阳离子(简称阳精)和 Cr,Fe,Co,Ni,Cu 等低氧化电位的阴性阳离子
(简称阴精),提供了最重要的手段(见 2018.12.23 科技文摘报),
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第一大部分 《黄帝内经》与太极方圆几何图像之间关系
一、著名的资深中医学家罗广英教授的《太极方圆几何图像》的
重大意义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者罗广英教授较早出版了《中医启示录》著作,
不久前又出版了针对《黄帝内经》的一书叫《太极启示录》。罗教授
说通过漫长的研究发现,在《黄帝内经》里有一张秘而不显示的《太
极方圆几何图》,在他的上述著作里,用彩色版的形式来打印出来非
常漂亮的图,现在越来越看出其真正价值无法估量,现经罗教授的同
意转载如下(见图 1)。
图 1 罗广英教授的太极方圆几何图
- 6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这是一张涵盖《黄帝内经》里最重要核心内容的几何图像,从中
可见下列几个亮点:
1.1
第一个亮点:五星五脏五行的阴阳分布
在罗教授的太极方圆几何图中,最显明的亮点是真正反映了《黄
帝内经》里五行之阴阳分布规则:上为前阳,下为前阴,左为后阳,
右为后阴的原则(见图 2)。
图 2 五星/五脏/五气/五宫图
根据以上的定义可得:
● 荧惑星/火星/火/心/上(前阳)左(后阳)/南(夏)/阳中之阳
(热火阳气)
● 太白星/金星/金/肺/上(前阳)右(后阴)/西(秋)/阳中之阴
(凉燥阴气)
● 镇星/土星/土/脾/中,中/中天(长夏)/阴阳中土(燥湿阴气)
● 岁星/木星/木/肝/下(前阴)左(后阳)/东(春)/阴中之阳(暖
风阳气)
● 辰星/水星/水/肾/下(前阴)右(后阴)/北(冬)/阴中之阴(寒
冷阴气)
1.2
第二个亮点:当中土/脾向上移动时可得相生相克的五行学
- 6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说示意图(见图 3)
图 3 五行气之相生相克几何图
由图 3 可以看出五行气之间相生相克关系:
● 以脾土气制约过度肾水气:简称以土克水;
● 以肾水气制约过度心火气:简称以水克火;
● 以心火气制约过度肺降气:简称以火克金;
● 以肺金气制约过度肝阳气:简称以金克木;
● 以肝木气制约过度脾湿气:简称以木克土。
1.3
第三个亮点:从罗教授的几何图中可得三阴三阳的自然能量
关系(见表 1)
表1
三阴三阳地支与能量级别关系
巳亥/厥阴/一阴
寅申/少阳/一阳
子午/少阴/二阴
卯酉/阳明/二阳
丑未/太阴/三阴
辰戌/太阳/三阳
这是《黄帝内经》里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为进一步研究《黄
帝内经》五运六气,提供了最重要的骨架。说到这里,读者可能要进
一步问,在上述几何图形背后还有什么内秘呢?对此 2000 多年来许
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都自发地认为《黄帝内经》里的五行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等所有基本原理,来自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
书,甚至与道德经有关,所以易学、道学及当代中医药学界都从这个
- 6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角度来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且基本上都在说《黄帝内经》的原理来
源于这些远古的经典上,但是细细考察仍得不到令人满意的五行学说
结果,比如就拿河图和洛书而言也很难说得清下列事实。如《黄帝内
经》里说天上的荧感星(火星)和人类心脏的阴阳分布均为阳中之阳。
这里就有前阳和后阳的问题。如何理解前阳和后阳的差别呢?这里又
有“中”字,这个“中”字如何来又如何理解呢?还有辰星(水星)
和人类的肾脏为阴中之阴,同样存在前阴和后阴,有什么区别呢?这
里也有阴阳定义中,“中”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同样太白星(金星)
和肺脏为阳中之阴,在这里更难理解前阳后阴的区别及“中”字的含
义。对镇星(土星)及脾脏为阴阳中性,但具体说的是“阴中之至阴”,
为什么?严格地讲上述河洛数列都不能从定量地加以说清楚五星/五
脏的阴阳分布,下面针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二、河图洛书只能解决五行阴阳分布的前阳前阴
人们为了弄清《黄帝内经》里五行五脏的阴阳分布,让我们重新
用河图和洛书的九宫来研究,其结果只能解释五行阴阳的
....,
无法推得后阳后阴,具体情况如下:
2.1
河图情形
图4 河图
《黄帝内经》里定义心/7,肝/8,肺/9,肾/6,脾/5,并奇数 1,
- 6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3,5,7,9 为生数/天数;偶数 2,4,6,8,10 为成数/地数。
由此可以看到生数/成数之比可得如下类似五行图(见图 7)。
火/心=7/2=3.5(上)
前阳
金/肺=9/4=2.5(上)
土/脾=5/10=0.5(中)
木/肝=3/8=0.37(下)
前阴
水/肾=1/6=0.17(下)
7<9
2<4
?
?
8>6
3>1
图7
类似五行图
由此虽然可得非常类似五行图,但可见河图只能定量地说明心、
肺之火金的上部前阳,肝肾之木水的前阴及脾土的中值。就无法定量
地直接推出后阳后阴的全面情况。
2.2
洛书情形:已知洛书的排列如下(见图 8)
图 8 洛书及演化图形
洛书最大的特点是上下左右中,可说在所有方向上 3 个数之和为
15。这是在九宫中最有特色的分布,大家期待有很好的结果。在这种
情况下还是根据成数和生数关系可得下列分数及类似五行图(见图
9)。
- 6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脾
土
金/肺=9/4=2.5(上)
前阳精为主
火/心=7/2=3.5(上)
肺
金
火
心
上
土/脾=5/10=0.5(中)
木/肝=3/8=0.37(下)
木
水
下
前阴精为主
肝
肾
水/肾=1/6=0.17(下)
图9
类似五行图
由上可以看出洛书对前阳前阴是很好的,但是在此出现了两个问
题:一是这种方法同样无法定量地推导出后阳后阴的气,从根本上无
法描写出气的分布;二是金/肺和火/心的位置正好对调了,同传统的
五行顺序相反,未能达到我们的期待!
总之通过以上河图和洛书,可知推得完整的五行阴阳分布图是很
难的。现在许多书和文章都千方百计地说从洛书和河图可以推得五行
学说的说法是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先天和后天八卦推出五行学说的某些局限性
根据先天八卦和周易的定义可知有下列图(见图 10)。
图 10
先天八卦图
上中:☰ 乾天
下中:☷ 坤地
左侧:☱ 兑泽(腐蚀反应)/肺/金
- 6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离火(化学快速反应)/心/君火
☶ 震雷(剧烈的电反应)/(心包)/相火
右侧:☴ 巽风(气态)/肝/木
☵ 坎水(液流态)/肾/水
☳ 艮山(固态)/脾/土
由上可得下列与常见的五行图完全不同的图形(见图 11)。
前阳
金
木
前阴
前阳
火
水
前阴
土
图 11
五行前阴前阳图
从上可得水木的前阴和火金的前阳,但同样无法定量地推得后阳
后阴的分布,而且完全脱离了《黄帝内经》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所
以周易界也不再提倡用这样的先天八卦来讨论五行学说,后来改用后
天八卦来研究五行学说,在此因篇幅关系暂不讨论后天八卦的具体由
来问题,按易学人为的思考方式得到下列后天八卦:
先天
后天
督脉 ☰(乾)南
☲(离)南/心
任脉 ☷(坤)北
☵(坎)北/肾
心 ☲(离)东
☶(震)东/肝
肾 ☵(坎)西
☱(兑)西/肺
肺 ☱(兑)东南
☴(巽)东南
肝 ☴(巽)西南
☷(坤)西南/脾
心包 ☶(震)东北
☳(艮)东北/心包
脾 ☳(艮)西北
☰(乾)西北
- 6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经过上述
.....之后,可得下列的后天和先天关系的八卦关
系图(见图 12~图 13)。
图 12
先天和后天八卦关系图
从上图单拿出后天八卦图时,可得下列图(见图 13)。
图 13
后天八卦图
由图 13 可以看出左侧有火(心)木(肝),右侧有金(肺)水
- 7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肾),这样有了五行图的左右条件,那么土(脾)如何出来呢?这
里就不得不引入
......定义了,即把表示地球上地的坤卦☷要
变成土/土星/脾,才能得下面的五行五脏图:
中
土
后阳
后阴
脾
南
火
心
肺
金
西
前阳
前阳
肝
肾
前阴
木
水
前阴
东
北
图 14
后天八卦图得五行图
由上可以看到,只在人为地把地球的土定义为土星的土条件下,
才能使后天八卦勉强地反映五行学说的相克相生的顺序问题,才有可
能表达上阳下阴,左阳右阴的原意,并通过南向及心脏反映了热火气,
通过东向及木草表达了肝之春天风木之气;以北向表达了肾之寒水之
气,以西向的金表达了肺之燥气;以地球的土来表达了脾之土湿气。
从这个意义上后天八卦比较定性地表达了罗教授的太极方圆几何图
中之
中?
中
中 字意味
着在《黄帝内经》五行学说是,指“气源于精,精为气之源”的最核
- 7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心的关键内涵。
总之通过以上的讨论可知,2000 多年来人们用河图、洛书、先
天八卦、后天八卦来试图推导非常完整的五行阴阳分布及太极几何图
是很困难的。但是不少文献上常说已经全面地解决了五行学说相生相
克关系,其实只解决了表面形象关系,真正的内在机制问题,远远没
有解决,更谈不上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诠释其内秘。本文的第二大部分
里,对此将作进一步的探讨。
第二大部分 当代高端科学对《黄帝内经》五行学说
及其太极方圆几何图像的揭秘
一、从九宫的代数分布看《五行学说》及其太极方圆几何图
在《黄帝内经》中,数九具有特殊的含义,人们习惯于把天看作
“九重天”。我们还发现数
9
在计算过程常出现离奇的现象,例如:
567
对称
×567
321489=3+2+1+4+8+9=27=2+7=9
765
×765
逆式
585225=5+8+8+2+2+5=27=2+7=9
567
反对称式
×765
43375 =4+3+3+7+5+5=27=2+7=9
123
对称
×123
15129 =1+5+1+2+9=18=1+8=9
- 7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321
逆式
×321
103041 =1+3+4+1=9
321
反对称式
×123
39483 =3+9+4+8+3=27=2+7=9
可见对称(正旋)和反对称(反旋)数据相乘数之和都与
9
有密
切的纠缠关系,这就是说宇宙里具有正反对立体系的数
9
具有特殊的
空间涵义。2000 多年前古人就知道数
9
的重要性,而提出了各种九
宫之数字分布,在这些分布中,就有河图和洛书的九宫分布,不过它
们只是在其中的某种分布方式而已,故在《黄帝内经》中从没有提到
....的分布,笔者看来《黄帝内经》也没有必要非提河洛之数不
可!
请读者们注意到《黄帝内经》里帝/师,看来他们是有意识地不
说最关键的“天机”,留给后世的人们加以研究,比如“九宫”两个
字在整书中提了“三次”,但是 1~9 的九个数,是在九宫里,究竟
如何分布的呢?对此帝/师并没有说,可是后世的人们都以为洛书和
河图的九宫排列方式就可以了。其实我们从前面第一部分的讨论中已
看出,这两种排列方式不能圆满地反映五行阴阳分布规律,无法回答
五星/五脏的前前后后阴阳的差别,更不能指明为什么还有“阳中之
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阴”,“阴中之至阴”
的“中”字?这样不能不使我们考虑到可能还有更好的排列方式!我
们在研究《黄帝内经》看到有这样一句话,说在 1~9 数中,1 始为
地,9 终为天,这个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启发,这样可以考虑到下列
两种九宫的排列方式:
第一种方式:顺序列:1 2 3 4 5 6 7 8 9(见图 1),其中我们
- 7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引入了以 5 为基数的代数正负值,这样清楚地看到中的位置:+3,+1,
-1,-3,±0(见图 2)。
图(1)第一类九宫图
在此令+4☰;+3☱;+2☲;+1☳;-4☷;-3☶;-2☵;-1☴。按
顺序可得:
图(2)先天八卦图
由上可以看出,就从上述 9 宫排列方式,直接可以得到伏羲八卦
的形式,不必要用太麻烦的推导过程,看来帝/师对此早有心中有数,
只是没有直说而已。
- 7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现根据《黄帝内经》定义可知:
南:荧惑星/火星/火/心/阳中之阳/热气(+4)
东:岁星/木星/木/肝/阴中之阳/暖气(+2)
中:镇星/土星/土/脾/阴中之至阴,阴阳合/湿气(±0)
西:太白星/金星/金/肺/阳中之阴/燥气(-2)
北:晨星/水星/水/肾/阴中之阴/寒气(-4)
当±0 向西南方向拉出来时,可得类似如下形式的后阳后阴的定量的
五行图(见图 3)。
图 3 五星/五行学说后阳后阴示意图
由上图中前阳前阴为?看不到!
火/心/(?)中之(阳)(+4)
后阳
木/肝/(?)中之(阳)(+2)
能看到 土/脾/(0)中之(0)
金/肺/(?)中之(阴)(-2)
后阴
水/肾/(?)中之(阴)(-4)
我们从图 3 的表面形式上看出,这张图与通用的五行相生相克非
常类似,但是从数据上看火(+4),木(+2),是代表后阳,而金(-2)
- 7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水(-4),是代表后阴,故这张图只是形式上非常藐视五行的图形,
但无法表述前阳前阴的内幕,在这种情况下,也许读者会说火/金都
在上,可说前阳,而木/水在下,可说前阴,但是这个上下是由你来
说的,没有客观的定量依据,可见这种九宫排列方式还不能安全说明
五行学说,从这个意义上看,目前许多中医书上宣称从先天八卦直接
推得《黄帝内经》五行学说图形的说法是很不完整的。现在看来帝/
师心目中可能还有另一种更重要的“天机”,见下面的分析。
第二种方式 顺逆方式:(3 2 1)→(6 5 4)→(9 8 7)
在仍然以 9 为天,1 为地的条件下,只改变排列顺序可得如下九
宫及代数分布图(见图 4,图 5)。
图4
第二类九宫图
由上可得下列图(见图 5):
- 7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图5
完整的五行图
由图 5 可以看出左为后阳(心和肝),代表着东南暖热气, 右
为后阴(肺和肾)西北的凉寒气,又从图的上部看正数(+3,+1),
代表着上为前阳(心和肺)阳精多。下部的(-1,-3)代表着作为前
阴(肝和肾)阴精多,而+3,+1,-1,-3,±0 均处于中间位置上,
故帝/师称“中”是很有道理的。这样使上述五行图变成最完整的定
量的五行图。
由上述讨论,我们彻底弄明白了《黄帝内经》里为什么五行五脏
的阴阳分布必须要有前阳前阴,后阳后阴的根本原因,其中特别值得
提到的是后阳后阴主要指
....:火热、寒凉、燥凉、暖风、湿澡
的气能状态。从这个意义上,现在许多中医学者也在说中医学是生命
之能量学,是有道理的。总之由此所得到的五行几何图形才是最完整
的,可见,《黄帝内经》里虽然帝/师没有说出以上的九宫排列方式,
但是看来他们的心目中早有这种九宫排列方式,只是没有泄露其“天
机”而已。不过在此我们还要特别
..的是为什么在《黄帝内经》的
五行学说里,
..的阴阳分布与
..的阴阳分布能够达到天人合一
呢,对此帝/师还是没有说透,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揭帝/师之“天机”。
二、五星/五脏阴阳分布天人统一性(合一性)的考察
- 7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下面先考察《黄帝内经》的帝/师是如何看待太阳系五个行星(除
地球外)与对应于人之脏腑阴阳分布统一(合一)的问题。
2.1
《黄帝内经》里对五星阴阳分布的“天机”
在《黄帝内经》里帝/师为了反映天人合一的事实,在经文里,
都上百次地提到五大行星的名称及地球上的土、金、水、火、木。在
此基础上提了对应的人类脏腑名称,现归纳起来如下(括号里数字指
内经里出现的次数):
地/地球/(411 次)土/土星(115 次)
金/金星(118 次)
脾(246 次)/胃(327 次)
肺(313 次)/大肠(47 次)
水/水星
(
414
次 )
火/火星
(
274
次 )
木/木星(156 次)
肾(303 次)/膀胱(54 次) 心(363 次)/小肠(49 次) 肝(280 次)/胆(54 次)
由上可以看出《黄帝内经》里帝/师把天上的行星、地上的物与
人体脏腑三者完全联在一起考虑,真正体现了天地人相应,天人合一
的思维方法,这样的思维方法是只有中国特有的,从而决定了中医和
西医之间根本差别。那么帝/师为什么能够提出这样的思维方法呢?
其根本的依据何在呢?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天上行星的阴阳分布和人
体中脏腑的阴阳分布的确极其相近。
《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
南:荧惑星:火星//阳中之阳//心
东:岁星:木星//阴中之阳//肝
中:镇星:土星(地球)//阴阳取中,阴中之至阴//脾
- 7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西:太白星:金星//阳中之阴//肺
北:辰星:水星//阴中之阴//肾
为什么帝/师作如此定义呢?帝/师没有说,下面让我们来说!
2.2
当代天文科学对“天机”的解读
在此我们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 2000 多年前,古人在没有
高倍望远镜的条件下,他们如何评定这些行星的阴阳分布呢?对此在
《黄帝内经》的经文中几乎没有作正面的说明,可以说这又是他们的
一个“天机”,在整个经文中始终没有泄露。我们不得不再次揭帝/
师们的“天机”。为此请读者先看看下面当代天文数据,我们发现凡
是帝/师说到前阳的与地球近距离,前阴的指远距离。凡是说到后阳
的指卫星数目多,自转速度快的,星体的运动气足;后阴的卫星少,
自转速度特别慢,星体的运动气很少(见表 1)。
表1
六大行星的若干天文数据
离太阳
行星对地
对太阳
行星自旋
行星周围
公转
行星
距离,地
球相对质
的吸引
阴阳分布
周期
卫星数
周期
球为 1
量
力
水星
0.387
58.6 天
0(后阴)
0.055
0.38
88 天
阴中之阴
(北)
(前阴)
金星
0.723
243 天
0(后阴)
0.816
1.55
224 天
阳中之阴
(西)
(前阳)
地球
1(中)
1
24 小时
1
1
365 天
(中)
(中)
(后阳)
土星*
9.54
17
29.4 年
10.3 小时
95.2
1.01
(中)
(中)
(前阴)
(后阳)
10795 天
火星
1.524
1.88 年
24.5 小时
2(后阳)
0.108
0.046
阳中之阳
(南)
(前阳)
686.9 天
17.7
11.86 年
木星*
5.02
9.68 小时
16(后阳
317.9
(强作
4879.5
阴中之阳
(北)
(前阴)
用)
天
* 最近公布数据:土星的卫星 62 个,木星的卫星 71 个。
由上述表可以看出《黄帝内经》的帝/师们为什么对五星的阴阳
- 7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分布作出前面的那种结论?请见下面的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2.3
从当代天文学角度对五行/五星的前阴阳后阴阳的判断
(1)当地球/太阳距离为 1 时,看其他行星的阴阳差别
天
辰星 太白星 地
荧惑星 岁星 铁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0.387
0.723
1
1.524
9.54
119.18
前阴 前阳
地球
前阳
前阴
前阴
(远)
(近)
(近)
(远)
(远)
(2)从地球看五大行星的自旋运动速度及后阴后阳差别: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53.6 天
243 天
24 小时
24.5 小时
9.8 小时
10.3 小时
慢(后阴)
慢(后阴)
中
快(后阳)
快(后阳)
快(后阳)
(3)与地球比卫星数目看后阴后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0
0
1
2
16
17
无气(后阴)
无气(后阴) 中
多气(后阳)
多气(后阳)
多气(后阳)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得到下列结果:
水星:前阴后阴;阴中之阴(气)
金星:前阳后阴;阳中之阴(气)
火星:前阳后阳;阳中之阳(气)
木星:前阴后阳;阴中之阳(气)
那么土星的情况如何呢?看来情况较复杂。
从上述土星的阴阳表现来看,土星本应是前阴后阳,但是土星有
- 8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下列特殊性:
1.是土星围绕着太阳公转周期近 30 年,故从地球上看,土星表
现为处于
..状态,对着地球(按《黄帝内经》说法,地为阴.)的时
间相当长,故土星处于“至阴”状态
2.是最有意思的,是从当代天文数据算出来的结果来看:
可见两者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力非常接近,同时由于土星与地球
(阴地)距离很远,故土星的
.........,而致使土星同地
球一样还是“至阴”。由此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对土星的阴阳分布
为“阴中之至阴”是相当合理的。
至于木星,与地球之间距离远比土星近得多,特别是木星的重量
比地球重 317.8 倍,从而对地球的吸引力特别大(17.7 倍),因此,
《黄帝内经》对木星的阴阳分布为“阴中之阳”是非常合理英明的。
正是因为这样木星对地球上的气象/气候的影响也很大,也有人估算
当木星/地球/太阳一条线上汇合时,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上升 2 度。正
是因为这样,在《黄帝内经》里把五运六气的主气之“初始气”制定
为由大寒之后的立春前后开始,作为地上生命之“风木”的开启是多
么英明!这样我们可以把前面五脏的九宫排列方式中所得到的五脏阴
阳分布与五星的阴阳分布加以联起来,可以得出下列天人合一的结
论:
- 8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如按五行相生顺序可得:
土星/土/脾(胃)//阴中之至阴(气)
金星/金/肺(大肠)//阳中之阴(气)
水星/水/肾(膀胱)//阴中之阴(气)
木星/木/肝(胆)//阴中之阳(气)
火星/火/心(小肠)//阳中之阳(气)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对《黄帝内经》里所含的“天机”作了比
较详细的讨论,从中可以看到特别重要的结论:前阴前阳和后阴后阳
的具体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指实体之阴阳,后者指气能之阴阳。
非常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中医学课本里很少强调这一点,而许多中医
学者和医生基本上不了解这个前后两者之间的差别。在此不能不再次
明确一下,前阳前阴主要反映实体(阴阳源)阴阳性,而后阴后阳主
要反映实体所反映的自身运动功能或气能,也就是
.....,.
..
..。此外请大家还要注意到,地球自身的地位问题,有些学者说古
人认为地是平的。其实帝/师 2000 多年前在《黄帝内经》里说,地球
如同其他行星一样,悬在空间里,气抬着,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实体,
是充满
....的星球,它又能在地上吸纳天上太阳的阳气,能造出
一切生命体,其中人类作为至高无上的动物,上有天,下有地,通过
天人地合一的途径,一代一代地连续着人类生命的长河,而人类的健
康长寿直接同受到以太阳同地球之间的空间位置的影响,还有太阳和
五星所发散的相互引力和电磁能量给地球造成的六气的影响,如风热
暑湿燥寒对人类生命系统的影响。今天使我们极大欣慰的是对这些影
响,在《黄帝内经》里早有七加二的九篇大论经文,进行了专门讨论。
这就是《黄帝内经》的有关五运六气的学说。在这里《黄帝内经》的
- 8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帝/师号召所有那些有医德的圣医们,首先要很好地掌握五运六气学
说的根本原理,运用于治未病上,也用于对已得病的人们的治疗上,
这是衡量好坏医生的重要标志。我们说到这里还有一件大事。广大读
者从以上的讨论中已看到了,《黄帝内经》的帝/师只是从前述的九
宫的排列及五宫排列方式来推得五脏的阴阳分布,帝/师并没有如何
从人体里各五脏的阴阳实体的分布来推得上述阴阳分布。这一点说明
了这里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天机在那里,那么我们能不能揭这个天机
之秘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不能不针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讨
论。
2.4
以当代第四统计力学,量子化学对五脏阴阳分布“天机”的
理论分析
笔者一直在想,对上述五脏的阴阳实体的分布问题。这个问题理
应由《黄帝内经》的作者们从阴精、阳精及阴气阳气的角度来加以解
释,可是他们实际上没有做这方面的解释,那么试问在《黄帝内经》
的帝/师对此能不能作个说明?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再次细查《黄
帝内经》里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我们发现在《黄帝内经》里“精”字出现过 221 次;“阴精”出
现过 3 次,“阳精”字出现过 1 次;而“阳气”字出现过 106 次;“阴
气”字出现过 151 次;“阴阳”字出现过 253 次。此外我们还特别注
意到帝/师的片言片语,他们甚至很明确地提到纯阳精致死人,而阴
精则有益于康寿,从这一点上看,说明了《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对阴
阳之精是相当了解的,但是在整书中,并没有从阴阳源精的角度来直
接说明五脏之阴阳分布问题。由此看来这又是个他们不愿意泄露的
“天机”。这不能不给后世的人们一大难题。看来在这两千多年来大
- 8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家都未能从阴阳源精的角度来揭示上述脏腑的阴阳分布问题,一直到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在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的鼓励下,笔者
开始用量子化学、第四统计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来研究《黄帝内经》
里有关人体里各器官的阴阳源精的不同分布问题,通过一番艰苦努力
终于得到了一系列很有意思的结果,这样有可能揭示其“天机”的内
幕。具体情况因篇幅关系,不在此详论了,建议读者们参见《当代中
医药生命动力学》一书。在此只提到生命动力的元素有除了 K,Na,
Ca,Mg,Sr 常量元素之外,决定一切生命体阴阳精气的阳精元素有
Sc,Ti,V,Mn,Mo,Zn;阴精元素有 Cr,Fe,Co,Ni,Cu 等,前者
氧化电位高,后者氧化电位低,用第四统计力学来可以计算一切生命
体的阴阳源精之比(K),阴精的竞争参数(r
1)及阳精的竞争参数(r2)。
下面只列出与本文五运六气学说的讨论相关的一些数据,以备下面进
一步的研究中加以运用(见表 2)。
表2
人体脏腑器官的阴阳源精群子统计参数
阴
阳
(k0)足
手/
K2r1/r2=k
阳
级
经别
脏腑经
K值
r1
r2
/(k0)
五星象
足
r
经
别
手
三
手经
小肠经
4.88
0.202
0.219
22
(火)
阳
太阳经
(开
足经
膀胱经
5.44
0.18
0.188
28
1.28
(水)
)
二
手经
大肠经
4.859
0.195
0.246
19
(金)
阳
(土)
阳明经
1.07
(阖
足经
胃经
4.786
0.199
0.236
21
)
一
手经
三焦经
5.32
0.384
0.178
29.0
(相火)
阳
少阳经
1.02
(枢
足经
胆经
5.19
0.188
0.169
29.5
(木)
)
三
手经
肺经
4.42
0.15
0.14
22.1
金
阴
太阴经
(开
足经
脾经
4.76
0.17
0.115
33.35
1.52
土
)
- 8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二
手经
心经
4.69
0.176
0.101
38.7
火(火)
阴
少阴经
1.25
(枢
足经
肾经
4.10
0.23
0.073
49.52
水
)
一
手经
心包经
4.10
0.235
0.073
53.5
火(相火)
阴
厥阴经
1.18
(阖
足经
肝经
4.11
0.24
0.065
59.3
木
)
由上表 2 可以看出为什么《黄帝内经》里指出了阳经里有三二一
阳,而阴经里有三二一阴的当代科学依据了,建议读者细看数据的变
化情况,再次强调表中若干统计参数的物理意义:
表中:K=阴精总存量/阳精总存量
r
1=阴精出现在器官里的竞争参数
r
2=阳精出现在器官里的竞争参数
K
r=K2r1/r2=kr1(阴)//r2/k(阳):简称阴阳标度参数
由上表的 K
r=K2r1/r2 值可得下列前阳前阴的五宫图(见图 6):
图6
脏腑源精五宫图
由上可知:
K
r 值越小,越阳精,Kr 值越大,越阴精。
· 火/心/小肠~前阳;金/肺/大肠~前阳
· 土/脾/胃~介于前者,取中
· 木/肝/胆~前阴,水/肾/膀胱~前阴。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用当代第四统计力学理论来揭示了《黄帝内
- 8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经》里有关脏腑的阴阳分布中
.....“.
..”.
..。下面进一步
考察后阴后阳的内秘,这是理解起来比较难的一个内容,下面请读者
耐心地看。
根据第四统计力学的群子理论,对立的双方共存排列的规整度与
阴阳源实体的阴阳粒子的空间排列方式有关。
设1:在某一任意小空间里阴精粒子最可几数目;
2:在某一任意小空间里阳精粒子最可几数目;
N
1:阴精粒子总数;
N
2:阳精粒子总数。
从第四统计力学已知: 1=k
10
(1+r
10N1/N2)=k10+k10r1N1/N2
2=k
20
(1+r
20N2/N1)=k20+k20r2N2/N1
故(λ
1-k10)·
(λ
1-k20)= k10· r10· k20· r20= r1· r2
当λ
1= k10,λ2= k20 时,r1· r2→0,
在此 r
1· r2
→0,意味着各种排列方式回到了最规整最均匀排列
方式。那么 r
1· r2
越小,排列的越规整,即在熵 S=klnW 中,排列方
式总数 W 越小,这就是说 r
1,r2 越接近 0,体系的有序性越高。从这
意义上可以说所有生命体不断通过 r
1 趋近于 0,r2 趋近于 0 的方式来
维持生命。也就是不断地取负熵变化值 S 0 为生命的标志。第四统
计力学就是通过人体内各个器官的生命动力元素的分布得到了上述
表中脏腑的 K,r
1,r2 值。
根据上面的讨论可知 1/r
1, 1/r2 或 1/r1· r2 越大,意味着体系内
规整度越高,阴阳精粒子越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越能通过生命动力
源离子所含的孤对电子,吸纳光子,中微子等宇空能量,使其总能量
越高,也就是《黄帝内经》里的“通天气”就越大;相反的 r
1+r2 越
大,意味着虽然阴阳精进的多,但通天气的相对量反而小。第四统计
- 8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力学可以用 r
1+r2/r1r2 来表示
....。也可用下列方式,表达三种
不同方式的通天气能的大小:
· E
Q=K/r1r2+1/kr1r2=阴阳源精天气总能;
其中 K/r
1r2=k1/k2
(1/r
1r2)=阴精之相对天气能;
1/Kr
1r2=k2/k1(1/r1r2)=阳精之相对天气能。
· E
K=1/k1r1*k2r2 阴阳共协天气能;
· E
R=1/k1r1+1/k2r2 阴阳各独自精气能之和。
由于考虑到阴阳一气之原则,将上述三种气能合成为一个气能,
故总的通天气能 E
S=EQ+EK+ER
我们从具体分析中发现,通天气是由阴阳双方共同吸取宇宙能量
的,所以决定脏腑的通天气能主要看 E
Q、EK 和 ER。从表 3 还可以看出
通常腑器的通天气远远比脏器的少,这和《黄帝内经》里的说脏器的
气要支持腑器的气之说法是相当一致的(见表 3)。
表3
三阴三阳的通天气(E
Q,EK,ER)的比较
气能
阴阳级别
经别
K
R
1
R
2
E
Q
E
K
E
R
地象
阴阳
三阴
肺经
4.42
0.15
0.14
220.8
315
46.7
后阴
金
(太阴经)
脾经
4.76
0.17
0.115
254.7
369
57.3
后阴
土
二阴
心经
4.69
0.176
0.101
273
394
62.5
后阳
火
(少阴经)
肾经
4.10
0.23
0.073
242.6
360
70.6
后阴
水
一阴(厥阴
心包
4.10
0.235
0.073
256.4
368
75.7
后阳
火(相)
经)
肝经
4.11
0.24
0.068
268.4
388
80.3
后阳
木
三阳
小肠经
4.889
0.202
0.219
115.7
166
33.9
阴
(火)君
(太阳经)
膀胱经
5.44
0.18
0.188
164.9
226
41.7
阳
(水)
二阳
大肠经
4.889
0.195
0.246
105.5
148
29.7
后阴
(金)
(阳明经)
胃经
4.956
0.199
0.236
109.6
156
31.7
阴
(土)
一阳
三焦经
5.32
0.184
0.078
167.7
225
41.2
阳
火(相)
(少阳经)
胆经
5.19
0.188
0.169
169.1
225
42.3
后阳
(木)
最后由上面五脏通天气总量 E
S(EQ+EK+ER)的前面五脏的精源图
(6)和图(7)合在一起可得下列最完整的阴阳五行图(见图 8)。
- 8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图7
五官的 E
S 通天气图
图8
完整的五脏阴阳分布图
这张图就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脏后阴后阳分布的内幕。这样
从前面的有前阳前阴和这张后阴后阳的图和在一起可得完整的五行
“天机”之图了。从中可以看到按精源含量的大小,心肺具有前阳,
肝肾具有前阴特色,而从通天气角度心肝具有后阳气,肺,肾具有后
阴气,脾具有中值的当代科学内秘。由此我们通过第四统计力学的计
算,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诠释了《黄帝内经》对五脏提出的有关五种阴
阳分布的经文。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里,还可进一步知道《黄帝内经》
里为什么五行(金木水火土)还有两套:一是强气能的,二是弱气能
的,由此引导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在《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的学说中,
为什么使金木水土火五行还有“太过”和“不及”又为什么要分成
“司天”和“在泉”的根本原因。
第三大部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及其基本结构
的当代超前科学的内秘
在《黄帝内经》里五运六气学说是最难最重要的学说。由于帝/
师对该学说没有作过详细的解释,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困难,如在这个
学说中提到“太过”、“不及”、“司天”、“在泉”、“主气”、
“客气”等等概念。问题是帝/师对这些概念的由来并没有作过解释,
事实上当作了一个“天机”来看待的。这里有一个最大的“天机”是
在帝/师在前面讨论五行学说时,先用天上的五星/五行阴阳分布来推
得人体五脏的阴阳分布。但在素问后七篇大论中,讨论五运六气学说
- 8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时,正好把思路倒过来了,也就是在这个学说中,却借助于人之五脏
六腑十二正经的三阴三阳的名称,与土火金水木五星/五运十天干结
合起来,同样也用人之三阴三阳的名称来同天上六气(风、热、暑、
湿、燥、寒)之十二地支连接起来,进而用司天和在泉来预测地上的
气象变化及其由此可能带来的病机十九条,以便用来指导治疗各种疾
病。这种逻辑思路是非常奇特的,该学说的具体思路见下述的系统结
构:
宇宙
二十八宿
太阳/地球阴阳六气
太阳系五星阴阳之气
北斗七星
借助人之
三阴三阳之名
定义六气之名
天干
地支
预测某干某地支年的气象
左间←司天→右间:上半年
左间←在泉→右间:下半年
主客气加临
气象预测
各种病机病因
十九病症
- 8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黄帝内经》一再强调好医生除了要有良好的医德之外,必须要
很好地掌握五运六气学说。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弄懂这个五运六气的
学说那?笔者认为,我们在前面有了一系列的准备,有信心弄透五运
六气学说的真相,为此下面分为几节来加以讨论。
一、关于十天干的“过及”和“不及”的“近程强力”作用的“天
机”内秘
在中国,早有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早在《黄帝
内经》出书之前已有,因此《内经》里这些符号绝不是由《内经》帝
/师们所创造的,但是正如前述,帝/师根据天上的木火土金水五星对
地球的作用情况,用上述十天干来进一步分解为阳性天干(称之为“太
过”)及阴性天干(称之为“不及”),这是《黄帝内经》的独特创
造,那么这种分法究竟有什么根据呢?对此帝/师没有作过论述,这
可以说又是一个没有泄露的“天机”。这样同样又给后世的人们很大
的难题。现在过了 2000 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才从当代的天文学数
据慢慢体会到帝/师为何说了这些话!现在大家都知道,太阳系五星
与地球之间可有两种情形:
一是,金星和火星对地球的近距离相互作用。(简称近距离的近
程
...)
二是,水星、木星和土星对地球的远距离相互作用。(简称远距
离的远程
...)
但是我们要明白不管这里远近,当这些行星与地球相当靠近时,
通过星球之间万有引力,星体之间电磁相互作用力,能改变地球的气
象,使本应热天,变成冷天,或者反过来,那么这里有无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有没有可能预先加以预测?对此《黄帝内经》
- 9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的帝/师说的是可以的!但他们没说实实在在的话!只好我们自己去
想此事。为此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离地球较近的金星、火星与地球、
太阳四者之间的关系。为此请读者看看下列基本天文数据(如表 1)。
表1
近程行星的一些天文数据
距日平均距离
公转平均速
和地球会合
近程行星
公转(天)
相对质量
(地球为 1)
度 KM/S
时间(天)
地球
365.25
1
29.8
1
金星
224
0.723
35.0
583.92
0.816
火星
686.9
1.524
24.1
779.9
0.108
由上表可以看出,金星和地球质量比较相近,故应优先考虑金星
和地球之间关系。
由上可知金星和地球的会和时间之差:583.92-365.25=218.67
天。这个数非常有意思,当:218.67/3=72.89。这个数就非常接近于
一大圆圈 360 度的 1/5,即 360/5=72 度。这就是说三和五之间每两
年(5-3=2 年),在 72°,72+72=144°,144+72=216°,216+72=298°,
298+72=360°的地方就会地球和金星容易会合,而 722 的
72+36=108°,108+36=144°,144+36=180°,216+36=252°,
298+36=324°的地方不大会会合,这五次是不在会合,意思是离得很
远,于是正好形成一个五角星会合及一个不会合的五角形方式;此时
很自然地我们想到太阳/金星/地球会合时,金星对地球的作用就大大
加强了,故可以理解为什么帝/师叫“太过”的原因,而金星和地球
离得最远时金星对地球的影响就很少,故也可以理解帝/师为什么叫
“不及”的原因了。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感叹 2000 多年前帝/师早知
道,可见他们是多么的有智慧!
我们同样发现火星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了。我们从天文数据得知火
星的轨道在地球外。故火星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周期比地球长 1.88 年,
比金星 0.615 年更长。这样火星的公转周期 1.88 近似相当于金星公
- 9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转周期的 0.615×3。这就是说地球和火星之间会合的机会比地球和
金星之间会合的机会会更多。但是火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 1/10,因
此其对上述十年内太阳/金星/地球/火星之间会合的五“太过”、五
“不及”的基本格局不会变。下面进一步看看木星与土星对地球间的
关系,已知木星同地球会合时间为 1.092 年。几乎一年一次,再看土
星同地球会合的时间也非常接近一年(1.035 年),又如水星的公转
周期只有 88 天,故一年里同地球会合的次数近四次。因此,以太阳/
金星/地球/火星为基础的十年里,天上的五星以五角星方式会合的可
能性就很大很大了!为了讨论方便分两步走。第一步:以太阳为中心
的五角星会合的方式(见图 1)。第二步:以地球为中心的五角星分
布的方式(见图 2)。
● 第一步:太阳/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最大可能会合的五
大区域。
根据前面的讨论,以太阳为中心,我们可以得到六星会合最大可
能的五大区域(见图 1)。
图1
以太阳为中心六个轨道上六个行星可能会合的最大五个区域
上图 1 表示每两年若干星球会合可能最多的五大区域,及相对会
合较少的区域(×),其中地球和金星火星最近,这是决定近程相互
- 9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作用的条件,故在十年里五次有强作用,五次弱作用。由此,读者们
已想到:五个星球十年内对地球的气象作用,至少可能有两种作用(太
过和不及)。
● 第二步:当把上述圈中五个假想的地球,收拢到一个中心,
并从地球上看五星常出现的方位来重新看五星时,可得下列以地球为
中心的五星五角星图(火星/南,金星/西,木星/东,水星/北,土星
/中天(西南))。五角星定点出现在每两年,共十年。而每两年的
中间点也出现在每两年;共十年。这样两千多年前出现了甲天干十来
描述五对五的思路: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戊(5)
(1)
(2)
(3)
(4)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6)
(7)
(8)
(9)
(10)
那么如何来同五星配合呢?这是个非常伤脑筋的问题。《黄帝内
经》里帝/师首先考虑到常出现在地球中天的土星和地球之间关系,
是最直接体现天/地关系,故把两头甲(1)己(6)放在土星上,前
者的会合过程为称“太过”,后者为离得最远时的称“不及”,其他
的行星就按相关关系,(土→金→水→木→火)按《黄帝内经》定义
可得: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木 木
火 火
甲 己
乙 庚
丙 辛
壬 丁
戊 癸
(西南) (西) (北) (东) (南)
就这样可以得下列天干五星/五行图(见图 2)。
- 9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图 2 天干五星/五行图
由上述图 2 非常清楚地看到下列经文的真正涵义:
(1)在素问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七中指出:甲年作为定运始点,反
映了帝/师对土星/地球的重要性,故土运主
.甲己年,金运主.乙庚年,
水运主
.丙辛年,木运主.丁壬年,火运主.戊癸年,上图描述了这一经文
的本意。
(2)上述图还可以用来解释《黄帝内经》里“太过”和“不及”
的根本道理:素问气交变论中指出:木星(岁星)之天干为壬↑;火
星(荧惑星)之天干为戊↑;土星(镇星)的天干为甲↑; 金星(太
白星)的天干为庚↑;水星(辰星)的天干为丙↑。这些正是行星之
间有会合的情形,故《内经》里称甲丙戊庚壬为阳干,指“太过”的
天干。但是对同一属性的另五个天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指“不及”。
这种情况从上述图 2 可以看出,是指行星和地球不大会合的情况,如
乙丁己辛癸位的情形。《黄帝内经》帝/师特别英明之点在于对此用
五行
..关系来加以看待,也就是与气象联系在一起,如:
①“岁木不及,燥乃大行……上应太白星”:此时这一年的木不
- 9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及(丁↓)指是由金燥克木之到丁位上,故燥大行于此时金星(太白
星)的亮度特别大。实际上指金星不挡太阳光而到乙位上,以至从地
球上看金星很亮。
②“岁火不及,寒乃大行……上应辰星”,由水来克火,水为寒
故寒大行,上应水星(辰星)亮度大,实际上水星移动到对过的辛位
上,故辰星亮度变大。
③“岁土不及,风乃大行……上应岁星”,指己↓,运为土不及,
己木来克土,故风大行,因此木星变亮,实际上指木星移到己位上,
故木星(岁星)亮了。
④“岁金不及,炎火乃行……上应荧惑星”,金不及,火来克金。
此时天干乙↓为金不及,而火表现生气,火星(荧惑星)变亮,实际
上火星移到癸位上,荧惑星亮了。
⑤“岁水不及,湿乃大行……上应镇星”,也就是水不及,土来
克,土为湿,故湿大行。土为胜气,土星(镇星)亮度大,实际上土
星移动到己位上,看起来镇星就亮了。
由上可知 2000 多年前《黄帝内经》的作者是根据天文实情,提
出了五星/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不能不使当代人感叹!
由于以天干十和地球最近的金星、火星、太阳之间的近程相互强
作用为基础,故天干对地球气象的影响就很强烈了。但是帝/师很明
白,他们不能不考虑另一种情形:木星和土星比地球大上百倍又有那
么多卫星,故虽然从距离上看相当远,但对地球的作用绝不能忽视。
这样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中又出现了十二地支的问题了,见
下面的分析:
二、关于《黄帝内经》六气的提出和十二地支阴阳表达方式的内秘
- 9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2.1
《黄帝内经》天之气及用地支阴阳的“天机”
在《黄帝内经》里如上提出了五运必用天干阴阳之后,又提出了
有关六气必用十二地支阴阳的经文。在此因篇幅关系不再重复经文
了。其主要意思是首先由
..了风热暑湿燥寒的六气,称主气,并给
每一个气定义了地支,离奇的是,还把六气和地支的名称定义为类似
人体里的三阴三阳。这一点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怎
么来的帝/师并没有具体论述,但是我们通过《黄帝内经》里各种论
述的字里行间里,可以体会到“风”指春天的暖风,使草木发芽的节
气;“热”指夏天的热气,是草木长起来;“暑”就指更炎热的火暑
季节;接着蒸发水汽太多,随之而来的“湿”季节;但随着天气渐凉
水汽少了,来了秋天的干“燥”气节,再过来就进入了冬天的“寒冷”
季节了。这些是我们都能体会到的六气。
在这里最有意思的是,帝/师把上述不可抗拒的天气,按天人合
一的角度,用类似人体里的脏腑通天气的描述方式,把上述天之气用
12 地支来代表六大气。我们从古历得知地支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帝/师把上述地支进一步整理成下述六种情况:
子(1)
丑(2)
寅(3)
午(7)
未(8)
申(9)
卯(4)
辰(5)
巳(6)
酉(10)
戌(11)
亥(12)
帝/师对此在没有更多说明的情况下,进一步把六气和地支,分
配成下列方式:
第一气(称初气):指春天来临之际东风吹荫草木,故这一初气
- 9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形容了“风(木)”,并借用人体厥阴经词,把初气简单地形容为 “厥
阴风木”,并用“巳亥”双地支来定义这一初气,为什么?帝/师没
有说!
第二气(称二气):接着天之气不可抗拒的热起来了,就热(火),
借用人体里“少阴君火”来形容,并用“子午”双地支来定义这个二
气,为什么?帝/师没有说!
第三气(称三气):天之气更热起来暑火,帝/师借用人体里的
“少阳”相火来形容暑火,帝/师又用“寅申”双地支来定义这个气,
为什么?帝/师没有说!
第四气(称四气):天气进一步进入长夏,出现燥湿(土)之气,
帝/师借用太阴湿土来描述天之湿气,并用“丑未”双地支来定义这
个第四气,为什么?帝/师没有说!
第五气(称五气):湿气季节过去来干燥(金)之季,帝/师又
借“阳明燥气”来形容这个第五气,并且用“卯酉”双地支来定义这
个第五气,为什么?帝/师没有说!
第六气(称终气):季节进一步冷起来,用寒水两字,又借用太
阳寒水(相当于太阳经的膀胱/肾)来描述这一终气,且用“辰戌”
两地支来定义这一终气,为什么?帝/师没有说!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气的出现全是由于天造的必然结果,至于为
什么天上正好造出这样的六气以及为什么每一气可用两个地支来表
示?帝/师没说,这更是使我们伤脑的事!接着帝/师又为什么将上述
双地支中再分成
....的两类地支呢?如:
子午
丑未
寅申 阳性地支
卯酉 阴性地支
辰戌
巳亥
- 9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为什么?看来帝/师对这些都很明白,但是都没有作详细的说明,
这给世人们又带来新的难题。我们只好按帝/师所说的方向,还是从
天文学的角度来揭开其中的奥秘。
2.2
当代天文学对天之六气的揭秘
《黄帝内经》里说天上能造顺序为风热暑湿燥寒的六个主气,为
什么呢?帝/师没有说!现在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来自于地
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首先地球的自转轴倾斜方式,造成冬春夏
秋的四季。
我们知道地球有一个自旋的轴,这个轴并不是垂直于地球围绕太
阳公转的平面,而是同平面垂直线倾斜到 23.5°,这是个非常有意
义的数。《黄帝内经》总是把立体分为上中下,各占有 180°/3=60°,
又按内经“六合”之意:360°/6=60°,那么在这种 60°条件下,
地球自转轴倾斜≈23.5°,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难看到,这就是取
了非常接近自然界最佳黄金分割值(0.381,0.618):23.5/60=0.39
或 23.5/61=0.38(其中 365.2/6=61)。是与最佳黄金分割值 0.381
非常接近,以此来使地球的磁矩与太阳电磁矩风暴及万有引力场之间
取最佳黄金分割方向,这样就造成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太阳光照射量之
间引起较大差别。不过让我们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地球公转过
程中,上述地球自转轴始终保持倾斜 23 度 5,那么北半球和南半球
的各自气温每一年都一样。不存在冬春夏秋的季节的事了,但是天文
学发现在公转过程中,发生意想不到的三件怪事:第一个怪事,是地
球公转轨道并不是正圆形的,而是一个椭圆形轨道,这样太阳不在椭
圆的中心,而是靠近某一侧,这样就出现近日点和远日点。当代天文
学告诉我们,这两个点与太阳距离检测出来是这样的:近者为 14710
万公里,远者为 15210 万公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使人很容易产生误
解,认为地球处于近日点时为夏天,而处远日点时为冬天,笔者问了
- 9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许多人,几乎都说冬天冷是太阳远了,夏天热是太阳近了,但是实际
情况完全相反,为什么呢?这就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发生第二个怪事,
是地球的自转轴的倾斜角,在近日点时最朝外,使北半球只能受到非
常倾斜的太阳光,故显示为冬天(冬至)。至于地球自转轴为什么会
发生这种拉莫尔进动,这个现象,我们在小时玩陀螺时常看到转动轴
进动现象,对此物理学的运动力学中都有论述,请大家再看看为什
么?可以知道为什么。下面再谈第三个怪事:地球公转时,公转的角
速度和线速度随着地球在椭圆轨道的具体位置有关系,如地球公转到
一月份时,即近日点附近时每日角速度 61.11 分度/日,显得快,线
速度 30.3 公里/秒,而在远日点时,角速度降到 57.11 分/日,线速
度降为 29.3 公里/秒,可见冬天时地球公转速度快,地球上半球受光
时间短,而夏天时公转速度慢,使地球上半球的夏天受光时间相对地
变长。由以上的结果可用下列图 3 来概述。
图 3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引起的 24 季节及六个主气出现的必然性
(按阳历)
- 9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图 3 可以看出,地球的四季就变得相当复杂了,但细看还是相当
规律化了,可以看到春天的暖风,夏天的热火冲天,夏至后的燥湿天
气的出现,进而凉下来秋天的干燥和冬天的寒冷,细有二十四个节气,
因此,《黄帝内经》里说天造风热暑湿燥寒六气是非常正确的。通过
以上的讨论,较好的明白了《黄帝内经》里为什么提出六气作为天之
气序及其原因。但是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中,为什么必须要
用十天干及十二地支的问题,并没有做出解释,这又给我们后世以非
常大的难题。幸好,人类进入了 21 世纪,当代高端科学,在这方面
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对此作下面的具体分析。
2.3
关于正确理解《黄帝内经》对六气双拼地支的说法
为了讨论这个问题,先了解一下《黄帝内经》里有关十二地支的
表达方式:是从子(北) 卯(东) 午(南) 酉(西)作为
主要方向,具体有: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东 东 南
南 南 西
西 西 北
如用圆周形式表达,可得下列循环图(见图 4)。
图4
十二地支的方位图
- 10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由上可以看到
巳亥
:东南 西北 (对着的一条线)
子午
:北 南
(对应的一条线)
寅申
:东北 西南 (对应的一条线)
丑未
:东北 西南 (对应的一条线)
卯酉
:东 西
(对应的一条线)
辰戌
:东南 西北 (对应的一条线)
由上可见,这些地支之间各自都是处于
.....,但奇怪的是
《黄帝内经》里一定要把两个地支一前一后地放在一起,这是当代人
们难以理解的事情。可是我们细致地看了《黄帝内经》之后,看到古
代人所用的语境里包含了极为重要的深意,比如他们用“正化”和“对
化”两个概念来把地球方位和人体里脏腑之间相互关系加以联起来,
使我们不能不再次感叹!见下面进一步分析。
2.4
帝/师提出的“正化”和“对化”的重要意义
那么“正化”和“对化”具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具体分析六种情
形:
● 午↑子↓/少阴君火:在此帝/师为何把午和子放在一起又叫
少阴君火呢?我们知道“午”指南/火位/心,故《黄帝内经》称午为
“正化”,意思是指正面的连接作用,而“子”指北/水位/肾,此时,
我们很快感觉这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事,不应该放在一起,但是《黄
帝内经》的帝/师想的同我们完全不同,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正
方正好可以感化对方了,也就是南方的午作为君火时,北方的子正好
处于一条线上,也可以被“君火”化了,故《黄帝内经》把“子”称
- 10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为“君火”的“对化”。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帝/师教导
我们对人体而言,不能把南/北,火/水,心/肾,小肠/膀胱对立起来
看,而应当看成互相支持和监督制约的关系,因此在中医学原理里强
调“水火相济”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 寅↑申↓/少阳相火:从前面地支和方向来看:
寅→东北方向→木生相火,故寅为少阳相火的“正化”
申→西南方向→同东北方向一条线上,故申为少阳相火的“对化”
这里也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含义:因寅申实际上反映了少阳三焦/
胆与心包/肝的相济关系,也就是尽可能使两者之间有个良好的阴阳
平衡:
● 戌↑辰↓/太阳寒水:从前面的地支和方向来看:
戌→西北方向→属金→生水(寒)
故戌为太阳寒水的“正化”。
辰→东南方向→属同西北方向一条线的对角上,故把辰称为太阳
寒水的“对化”
在这种情况下:戌辰反映了太阳经的膀胱/小肠与肾/心的相济关
系
以上我们讨论了三焦/胆,膀胱/小肠相关的情形:
● 未↑丑↓/太阴湿土:从前面的地支和方向来看:
未→西南,而未正处在长夏/土之际,故未为太阳湿土的“正化”。
丑→东北,与西南一条线上,故丑为太阳湿土的“对化”上强调
了木/湿,肝/脾,胆/胃,未/丑之间互为共济。
● 酉↑卯↓/阳明燥金:从前面的地支和方向来看:
酉→西→金,很自然地成为阳明燥金的“正化”
- 10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而卯与酉对应着,故卯为阳明燥金的“对化”,实际上卯东的木
/肝和金/肺之间建立相济关系,以维持肝/肺,胆/大肠之间阴阳平衡。
● 亥↑巳↓/厥阴风木:从前面的地支和方向来看:
亥为北方属水,水生木,水为木之母所以亥为厥阴风木的“正化”,
而对应的巳为厥阴风木的“对化”。言外之意巳位上的火易克木,这
里要求火/木,心/肝,小肠/胆相济,不要过分对抗,而取互相制约
监督,这就是 2000 多年前《黄帝内经》对十二地支双拼分布的全面
的看法,其实再次反映了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的具体反映。但是读者
们也许已想到了更高的看法,有没有更深的当代科学的解释呢?下面
针对上述地支双拼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从中再次感到 2000 多年
前帝/师的科学水平,已经早早超过了我们这一辈当代人之水平,不
能不说他们是先知无知!
三、关于六气与远离地球的木星和土星的存在必然导致十二地支
及其双拼地支的当代科学内秘
3.1
木星和土星对地球
....作用的存在及十二地支存在的
必然性
我们前面通过离地球最近的金星和火星来表现它们与地球会合,
必然存在十年十天干(阴干、阳干)的根本原因,但是《黄帝内经》
的帝/师还知道木星和土星不仅参与天干对地球的影响,他们更知道
木星和土星从另一角度更影响天之六气,并用十二地支来预测六气对
地球气象的影响。那么为什么木星、土星的存在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为了了解这一问题,先考虑当代天文学提供的有关数据(见表 2)。
- 10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表2
太阳系若干行星太阳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项目星名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与太阳距离
0.378
0.7235
1
1.516
5.19
9.52
19.17
30.0
重量
0.0552
0.815
1
0.107
317.8
95.15
14.53
17.14
对太阳的引力
0.385
1.557
1
0.0465
11.76
1.049
0.039
0.02
公转时间
88 天
224 天
365.2 天
686.9 天
4332 天
10759 天
—
—
由上表 2 可以看出金星和火星同地球最近,其中金星对地球的作
用力很大(1.55),故以金星/地球为主题,形成五行天干体系的事
已在前面作过详细的论述,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远离地球的
木星和土星对地球气象的影响,有些文献上甚至说木星有时把地球的
温度提高 2℃,而土星的公转时间很长,可达 30 年,且公转速度只
有地球的 1/3,故从地球上看土星好像常挂在中天上,这就是《黄帝
内经》里为什么把土星放在九宫和五宫的中心位置上的根本原因,正
因为这样,不能不考虑土星和木星干扰太阳/地球间正常六气,以至
于影响地球气象的问题。古人早就发现它们以十二年地支作为循环的
方式起作用,那么对此当代科学是如何理解这样的作用呢?请见下面
的具体分析。
我们知道地球公转的一年周期为 365.25 天,这里按理 360 天,
但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故轨道长度要比正圆周
长,这样用更多的 5.25 天自转来完成一年的周期,在这种情况下,
木星的公转是地球年的 11.86 年(4332.71 天),通常看作 12 年,
而土星是 29.46 年(10759.5),通常看作 30 年。由于他们的周期很
长,故从地球看几乎每一年都会合。从天文数据上看地球/木星会合
周期为 398.88(1.035 年)也非常接近于 1 年。至于土星和木星会合
时间 19.76 年,非常接近 20 年。由上可知大体上土星运行两周,相
- 10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当于木星运行五周,又由于木星和土星会合时间为 20 年,这就是说
木星和土星(30 年一周)在圆周内每当 20/30 再乘以 360 度=240 度
时,互相会合的可能性很大,这样下一个就 240+240=480 度,再下一
次 480+240=720 度时共三次正式发生太阳/地球/木星/土星在一条直
线上会合。这和经验上每四年气象大变的现象相当一致。而介于 240
度中间值 120 度,120+240=360 度,360 度+240=600 度位置上,木星
和土星无法会合,正好互相对着或者互相远离状态,这样在一个圆周
上,每十二年里共有三次大会合,三次相对分离,这正好是十二个年
地支,连接对应着三次会合和三次相对,共六次,因此每一次可以分
得两个两个地支,而会合时,同时构成阳性地支和与此相对应的阴性
地支。具体分配情况见下面图 5:
图5
木星土星会合示意图
由上讨论可知十二地支既有阴阳之分,也有“正化”与“对化”
- 10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之分,可作如下讨论:
阳性地支:午↑子↓
阴性地支:未↑丑↓
寅↑申↓
酉↑卯↓
戌↑辰↓
巳↑亥↓
其中:↓:正化 ↓:对化
以上的结果表明差不多每四年里出现太阳/地球/木星/土星会合
的可能性较大,且有相当的“正化”“对化”的机会;另四年的中间,
均有阴性地支的正化对化机会,故此时相对来说,土星和木星对六气
的影响少一些。
3.2
关于《黄帝内经》借用三阴三阳 之正经名定义六气之名的
科学内涵
我们发现《黄帝内经》里帝/师给天之六气之名命名时,偏偏用
的是人之经络的三阴三阳的正经之名称:如
初之气:
..风木,其中厥阴指肝经/心包经,显然联系到肝经
/木风气;涉及到一阴。
二之气:
..君火,其中少阴指心经/肾经,显然联系到心经/
君火气;涉及到二阴。
三之气:
..相火,其中少阳指焦经/胆经,同心包经/肝经有
联系,显然更联系到三焦经/心包经/相火气,涉及到一阳。
四之气:
..湿土,其中太阴指脾经/肺经,显然联系到脾经/
土/混深气,涉及到三阴。
五之气:
..燥金,其中阳明指大肠经/胃经,及肺经/脾经,
显然联系到大肠经/肺经/金/燥气,涉及到二阳。
六之气(终气):
..寒水,其中太阳指膀胱经/小肠经及肾经/
- 10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心经,显然联系到膀胱经/肾经/寒水气,涉及到三阳。
由上使我们真正领悟到《黄帝内经》里,帝/师是的确本着天人
合一或天人相应的思路,非常有意识地干脆用于人之经络的三阴三阳
经的名称来定义天之气名。那么帝/师的这种作法有没有当代科学的
道理呢?从下面的第四统计力学有关人体三阴三阳的群子参数的计
算结果完全证实了六气,的确可以用人之十二正经群子统计参数的大
小来加以说明(见表
3)。
表3
人类经络有三阴三阳的科学依据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经别
(一阴)
(二阴)
(三阴)
(一阳)
(二阳)
(三阳)
心
三
大
小
膀
肝
心
肾
肺
脾
胆
胃
脏腑经
包
焦
肠
肠
胱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经穴数目(△)
14
9
9
27
11
21
23
44
20
45
19
67
K2r1/r2
53.35
59.32
38.70
49.52
22.10
33.35
29.00
29.50
19.00
21.00
22.00
28.00
比值
1.11
1.25
1.52
1.02
1.07
1.28
4.6
1.28
1.16
2.62
1.39
4.12
3.23
5.02
6.16
5.92
5.00
5.67
0
17.7
11.5
23.6
37.6
45.4
67.5
Δ×Kr2/r
1
116
178
123
268
95
380
1
0
0
0
0
0
∑Δ×Kr
2/r2
一阴气
二阴气
三阴气
一阳气
二阳气 391
三阳气
29.2
61.2
117.9
304
475
mv:流注
5.7
8.1
8.4
5.9
6.8
6.1
9.6
5.3
6.6
6.7
7.6
5.3
mv:非流注
3.1
6.0
5.3
3.4
3.5
4.0
5.9
3.1
4.3
3.1
5.5
3.5
∑mv
8.8
14.1
13.7
9.3
10.3
10.1
15.5
8.4
10.9
9.8
13.1
8.8
初
二
四
三
五
六
主气
气
气
气
气
气
气
风
君
湿
相
燥
寒
客气
木
火
土
火
金
水
表中:mv: 五输穴自主电位
①由上表可以看出人体内脏腑的三阴三阳是由十二正经的穴位
r
2
数(△)和阳气/阴气
K
来构成:
r
1
- 10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r
r
k
r
Kr
2
1
1
2
2
阳气能
K
K
K
r
r
2
1
2
1
1
共同来决定其阴阳顺序的:
如厥阴 → 少阴 → 太阴 → 少阳 → 阳明 → 太阳。
(1 阴)
(2 阴)
(3 阴)
(1 阳)
(2 阳)
(3 阳)
②由十二正经的五腧穴电位看:君火和相火是连结的,是符合天
之气序:
厥阴肝/风木(8.8) → 少阴心/君火(14.5) → 少阳三体/
相火(15.5)达到最高值,然后降到太阴脾/混土(14.1) → 阳明/
燥金(10.9) → 太阳/寒水(8.8);可见五输穴自主电位的顺序和
六主气的顺序是一致的。
③由上顺序可以看出有五行的表现:木 → 火(君+相)→ 土 →
金 → 水
可见有严格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这一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太阳/地球间气象的变化是由风木气能开
始逐步升级到君火,又由君火到更高能量环境的相火阶段,然后随地
球和太阳接近,地轴从内向外移动,天之气能有所下降,直到太阴湿
土,再进到阳明凉燥的天之气能级,最后在近日左右附近,地轴完全
向外,进入冬至寒水境地。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间发生下列换位的原因:
按六气顺序:
三气(相火)
四气(湿土)
少阳相火
按三阴三阳顺序:太阴湿土
- 10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但是不管六气也好,三阴三阳也好,都要以五行中唯一生命之物
木作为生命的始体,且作为主气,客气的初始气。这样六气的季节月
日分布大体定义如下:
①木草萌生作为初之气,故厥阴风木为初之气,主要由大寒后至
春分前,相当于十二月中到二月中;
②二之气以少阴君火之气,主由春分后至小满前
③三之气以少阳相火为气,主由小满后至大暑前,相当于四月中
至六月中;
④四之气以太阴湿土为气,主由大暑后至秋分前,相当于六月中
至八月中。
⑤五之气以阳明燥金为气,主由秋分后至小雪前,相当于八月中
至十二月中。
⑥六之气以太阳寒水为终止气,主由小雪后至大寒前,相当于十
月中至十二月中。
从总的方向看六气是自动地按顺时针方向从东至南,再至西一直
到北。
以上的内容是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中最难最重要的内容,
建议读者很好的体悟帝/师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路。这样通过
气象预测,就有可能预测地球东西南北中可能出现的病象,使医者有
意识地加以防备和医治。具体的内容见下一大部分。
第四大部分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运行形式的内秘
五运六气学说实际上是由五运学说和六气学说两大部分结合而成
的完整的一元化的运气学说。其中六气的问题通过第三部分的太阳和
地球相对运动的轨迹,从中我们得知如何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 10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的四季 24 节气的详细过程及为何表现风→火→暑→湿→燥→寒的六
步主气的全过程。但是地球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完全听从这样的
摆布。因为还有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故这个全过程不完
全符合天气之阴阳过渡的形式。帝/师根据这些五星的阴阳气能的存
在及其大循环的原则,还应该有另一种阴阳气的作用,如同人身上有
三阴三阳一样,地上也有三阴三阳气。其顺序是一阴→二阴→三阴→
一阳→二阳→三阳又从一阴→二阴……。这样又出现了由上述五行/
五星三阴三阳来构成的“客气”,因此帝/师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主气
和客气互相竞争的崭新的运气方式。
一、关于《黄帝内经》提出“客气”的根本原因
1.1
“客气”的来源
我们在第三大部分里详细分析了太阳和地球之间出现六个主气的
全过程。按理说这已经够了,但是在《黄帝内经》帝/师还非要提出
一个新词“客气”不可,为什么?对此他们没有交待。这也不能不使
个“天机”了!我们细细地考虑帝/师提出的动机,终于悟到了这样
一个问题。帝/师说过地球也是悬浮在太空中的一个球体,但这个球
体是活的东西,在地球上有山有水,有空气,有雷雨,有江河湖海,
有月亮和太阳造成的大海潮汐,地球上也有水木土金火,也有各种生
命体,还有更重要的是地球有许多伴星:辰星(水星)、太白星(金
星)、荧惑星(火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它们对地球
有引力,有电磁场气能的作用,故帝/师除了拿这些五星来定义了人
之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及其人体的三阴三阳之气之外,帝
/师想到地球也有类似的气,于是帝/师干脆说上述星球也按三阴三阳
之气来直接影响地球之气象,这样帝/师把这个地上及外来的综合气
- 11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能,找来一个新词,定义为相对于太阳/地球主气的“客气”,但是
帝/师说了半天客气和主气样子很类似,都以风热暑湿燥寒的形式来
起作用,至于“客气”强弱大小及其影响的顺序则与主气有不同之处。
帝/师说“客气”也像人之三阴三阳气能一样,按这样的三阴三阳气
的方式来起作用。那么究竟以什么顺序来起作用呢?帝/师说必须按
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少阳(一阳)→阳明(二阳)
→太阳(三阳),至于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帝/师没说,我们通过第
r
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的计算才知道本文第三部分里所说的△x
。
r1
这个人之经气能可以代替上述客气顺序的必然性:
29.2(一阴)→61.2(二阴)→117.9(三阴)→304(一阳)→391(二
阳)→475(三阳)循环不止。可见“客气”也很像人体一样开始时,以
阴气吸引阳气,由暖天变热天,以阴对阳气,等天之气转为凉寒之际,
为藏阳,以阳气对阴气。这样必然出现主气和客气之间顺序上的差别,
具体见下列分析。
1.2
主气和客气的地支顺序的变故
我们从前面木星和土星对地球的会合中,已知十二地支部以双双
形式来代表六个地气。素问天元纪大论里指出“
..之岁,上见少阴;
..之岁,上见太阴;
..之岁,上见少阳;
..之岁,上见阳明,
辰戊之岁,上见
..,己亥之岁,上见
..”。在这里我们发现一个
意想不到的事:帝/师为什么把子午地支放在
..上呢?这是因为子
午,是在第三部分所说的与土星/木星/地球/太阳第一个回合的起点有
关,是和人体内少阴心经通天气最高的情景一致,故 2000 多年前帝/
师把子午地支放在少阴上是非常英明的,这样按“客气”顺序就有下
列方式了!
- 11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这样又有了新的阴阳关系,即由前第三部分的土木星/地球相重
合的图可知:
可见三星的相互作用是交替出现的,故它们的“客气”对气候的
影响不能完全遵从主气顺序了。而客气的作用方式只能按→一阴→二
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的顺序来同主气相互作用。同时《内经》
里还严格规定前半年为司天和后半年为在泉的界线。
1.3
司天和在泉及左右间气
《黄帝内经》认为每一年上半年白天暂长,下半年黑天暂长,故
分别把上半年和下半年主管的两种“客气”分开来记,前半年的“客
气”称
..之气,后半年的“客气”称为
..之气。
这样根据阳性地支和阴性地支相对的关系,很容易确定司天和在
泉之“客气”了。
例如某年地支为子或午,那么在上半年就由少阴君火(二阴)来
表现司天之重气,与其对应的阳明燥金(二阳),就必然成为对下半
年的在泉之重气了。
- 11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相反地,例如某年地支为卯或酉,那么上半年阳明燥金为司天之
重气(二阳),而在下半年与二阳对应的少阴君火为在泉之重气(二
阴),建议读者画画图,这样从重气也就可知司天和在泉的左右间气
了,所有情况见下表 1。
由表 1 可看出:
①在年支为子午和卯酉时,横的看其顺序很有规律:
子午: 3 阴
2阴
1阴
3阳
2阳
1阳
卯酉: 3 阳
2阳
1阳
3阴
2阴
1阴
②当司天为阳时,在泉必为阴,反过来当司天为阴时,在泉必为阳。
言外之意上半年“客气”和下半年“客气”正好相反,但还要看
客气同主气的配合情况。
- 11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1.4
一年中客气/主气加临“相得”和顺逆
通过 1.2 节可得客气和主气对应关系,这样就有了如何判断和预
测气象的新问题。帝/师告诉我们要用五行相生相克原则来加以综合
考察,提出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相得”或“不相得”是指气象对人无害及病,后者对人
造成种种害,特别是对人造病。例如当客气和主气为相生关系时,
可说“相得”,相反主气克客气时可说“不相得”。
第二种是顺逆关系:
主要指君火和相火情况:
· 顺:君火客气高于相火主气的情形-发病慢而轻
· 逆:相火客气高于君火主气的情形-发病快而重
第三种是同气关系:
· 同气(或“相得”):
介于顺逆之间:
客气相火
主气相火
客气风木
主气风木
1.5
在全年天干和地支之竞争关系
按全年看每一年都由一个天干和地支组成全年干支。但是从前面
讨论中可知“天干取自五运,而地支取自六气”。这样就必然有运气
之间
....或
....的两种情形:
可举若干实例:
: 天干为辛,是水运年,年支亥为厥阴风木司天之气,
辛亥年
水运克木气,因此,这一年是
....。
:天干己,是土运年,年支亥为厥阴风木司天之气,
己亥年
- 11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因木克土,也就是气克运,因此这一年
....。
根据每一年的生克情况,六十年里出现各种情况,请读者自己练
习其他干支年情况。
二、六十年甲子表与运气相合
2.1
60 年大周期的思考方式
关于古代六十甲子(花甲)之说的来源及其不同朝代日历变动情
况,在许多文献上已经议论很多很多,如要说这方面的情况太多太多,
但笔者感觉这些对理解《黄帝内经》里六十甲子循环,没有太大的直
接帮助,不宜过多的议论这方面情况,在此只强调五运和六气各自有
循环,同时又共同起作用,所以古人提出:
6
2×5
×
= 60 年一大周期
这是非常英明的,其中更英明的是不但提出十天干,而把十天干又
5↓
分成
5↑
和
,再同 12 地支结合,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呢?对此我们已在本文的第三部分里讨论过了,但如何把十天干分成
5↑
5↓
和
?这是在五运六气学说中不易理解的事情。看
来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帝/师想过以草木生态为起头,以甲来表达开始的
方式,这样的思考方式也可以说很有道理,就拿当代科学理论角度看
人体内肝/木之阴阳标度值 k2 r
1
/r
2
=59.32,是在脏器里最高的“将
军”器官,是体内化学反应最盛的器官,在这种情况下,帝/师先提
出过下列天干/五行分布方式:
- 11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但是帝/师着重考虑到如何预测地上气象和病机是关键,因为关
系到人们的病态,故帝/师想到天之六气、五行之气与地球上的东南
西北中的气象有密切关系,特别基于南/心/火,东/肝/木,西/肺/金,
北/肾/水,中/脾/土,而
..............,于是把天
干的始干放在甲/土位上。这种考虑方式比之前更英明。就拿当代科
学理论角度看人体内脾/土之阴阳标度值 k2 r
1
/r
2
=33.35,是各种脏
器里的中值,有高度的散精作用和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帝/师把前
面的排列方式改为下列天干/五行分布,认为是最佳方式:
我们前面已用天文数据来反映了上述阴阳天干情况,从中比较清
楚的看出了为什么甲丙戊庚壬为阳天干,而乙丁辛巳癸为阴天干的根
本原因。前者(↑)为金星/火星/地球会合的情形(内经称"太过”),
后者(↓)不再会合的情形(内经称“不及”)。这就是为什么说见天
干甲己的五行属性确定为土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天干和人
体脏腑对比那么就可以得下列结果:
年干:甲己化土;甲/阳土/胃;己/阴土/脾
年干:庚乙化金;庚/阳金/大肠;乙/阴金/肺
年干:丙辛化水;丙/阳水/膀胱;辛/阴水/胃
年干:丁壬化木;壬/阳木/胆;丁/阴木/肝
年干:戊癸化火;戊/阳火/三焦小肠;癸/阴火/心,心包
2.2
甲子表的形成方式
- 11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在《黄帝内经》出书之前十干和十二地支很早就有,其顺序见表
2:
表2
十干和十二地支顺序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权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权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帝/师的主要贡献在于鉴于以上的情况,经奇数—奇数或偶数—
偶数结合方式可得如下记有太过(+)的 60 年甲子表 3。
表
3
六十年甲子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⑪
⑫
⑬
⑭
⑮
⑯
⑰
⑱
⑲
⑳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戊+
辛亥
壬+子+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 11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由上表可以看出去年 2018 年为戊+戌+年(35),由天干戊+年得
知火↑指太过,由地支戌+可知:
太阳寒水—司天之中心气
太阴湿土—在泉之中心气
从在泉左间看:少阳相火(一阳),是构成初之客气,即与主气
厥阴风木对应的“客气”。
由此类推:第二主气:少阴君火↔客气为阳明燥金
第三主气: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
第四主气:太阳湿土↔客气为太阳风木
第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阴君火
第六主气:太阳寒水↔客气为太阴湿土
这就 2018 年的基本年头。今年是 2019 年己亥年,其中:
己运为土不及,由亥可知:
厥阴风木——司天之中心气;
少阳相火——在泉之中心气。
主初气:厥阴风木↔客气为阳明燥金;
主二气: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
主三气:少阳相火↔客气为厥阴风木;
主四气: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阴君火;
主五气:阳明燥气↔客气为太阴湿土;
主六气: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
至于这些对气象及疾病的情况影响,是属于五运六气学说的具体
运用问题,大家从《黄帝内经》或各种参考书里通过查表就可以知道
了。据笔者考察在这些参考书中曹玉亭先生的著作:《气象变化与疾
- 11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病预防》(四季出版社)值得各位读者学习和参考,其中第 7~11 页
里的各种名词的定义相当简明易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五运六气学说
的原理。
2.3
六十年大周期中干支相生相克的分类:
按上述讨论,从六十年来看,有下列五种类型的气运关系:
1、顺化:气生运:平和
2、天刑:气克运:剧烈
3、小逆:运生气:变化较大
4、不和:运克气:变化较大
5、天符:运气相同:共和。
请读者看经文易理解。
2.4
六十年里主运和客运,主气和客气关系
在六十年里主气和客气互为生克,同化、运有太过和不及的情形。
气有司天和在泉,这样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形。《黄帝内经》里说
有: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等情形,分别如下:
①天符:
前面已说天符指运气相同的情形,具体而言,凡是每一年天干运
和同年司天之气的五行相同时称为天符。
例如
:己年为土,称土运年,年支丑的司天气为太阴湿
己丑年
土,故天干与司天土相同,故符合天符的定义。甲子六十年里己未、
己丑、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
丙戊等十二年均属天符之年。
②岁会:
凡是某年的天干运和同年地支之五行属性相同者称号岁会。
- 11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丁卯年
例如
:年干丁为木运;地支卯为木,故同属于木,故
丁卯为岁会年。类似的还有甲辰、甲戊、己丑、己未、乙酉、丁卯、
戊午、丙子等八年。故《内经》素向六微《大论》中指出:木/卯、
火/干、金/酉、水/子、土/辰、戌/丑未
③同天符:
凡是天干和地支均属于阳年,又天干运和当年在泉之气的五行属
性相同者为同天符。
例如
:庚+年为金运,子+为少阴君必为司天气,阳明燥
庚 子
金为在泉,在此按上定义双金为同天符,在六十年甲子中,甲辰、甲
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六年。其中甲辰、甲戌两年为同天符//
岁会。
④同岁会:
凡是天干和年支都属于阴,同时天干运与同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
相同者为同岁会
辛丑年
例如
:辛丑为阴干,辛为水,丑以太阴湿土为司天气,
而太阳寒水为在泉,故接上述定义,双水为同岁会。在六十年甲子中
辛未、辛丑、癸卯、癸酉、癸巳、癸亥六年均为同岁会。在《内经》
素向六元正经大论中“不及而同地化者……不及而加,同岁会者”。
在此不及指那些阴性天干和地支。
⑤太乙天符
在《内经》素问.六徽古大论曰:“天符岁会如何?曰:太乙天符
之会也”这个意思指既有天符也有岁会的情形。
- 12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例如巳丑年:巳为土运,丑为太阴湿土司天之气,此为天符。另
外年支丑为土,又与巳的天干土运一致,可见天干,司天,年支均属
土,故正如索问.天元纪大论所曰:“三合而活”。故巳丑年称为太
乙天符年。在六十年甲子年,巳丑、巳未、乙酉、戌午四年均为太乙
天符年。这样在六十年的十二天符里有这四年;在八年岁会中也有这
四年。由此可以看出太乙天符是最高度重合的年份。这种年份时人体
的影响极为明显。
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的很有意思,岐伯先说:天符好比执法,
岁会好比行令,太乙好比贵人。于是黄帝进一步问:邪气中人发病时,
三者有什么区别?岐伯说:“天符年如中于行令之邪,发病缓慢而持
久;太乙天符年如中于贵人之邪,发病急剧而多死。”
2.5
在运用五运六气学说中若干注意事项
1.“太过”和“不及”的阳干和阴干
在《内经》中常有“太过”,“不及”之言,对此前面做过解释。
但在此,再一次强调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指运气盛,运气有
余,故称为“太过”。相反地在天干中乙丁巳辛癸为阴干,指运气不
足,故称“不及”。在《内经· 素问》.气交变大论中,专门对此作
了解释说:“岁木太过,风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岁
火太过,炎暑流行”,“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岁土太过,雨湿
流行”,“岁土不及,风气大行”;“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
金不及,炎火乃行”;“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岁水不及,湿乃
大行”。读者还要注意到“太过”和“不及”常影响到交接日期,“太
过”时交接日期提前大约从大寒前十三日交接,“不及”时交接日期
- 12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推迟,大约从大寒后十三日交接。
三、五运六气在月
.、日.、时.三个领域的推广
《黄帝内经》里把 60 年甲子五运六气学说推广到月日时三种领
域,可对某人的生日进行运气的预测或对某人活着的某年某月某日某
时身心情况,也可以根据当时人的身心情况加以预测,提供治未病的
建设性意见。因此这一部分也是《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特别重要的
内容。因为有了前面六十年五运六气的知识学习,这一部分相对来说
比较容易,下面分别月日时的甲子,予以讨论。
3.1
甲子纪月
由于一年有
12 个月,很容易能上十二个地支,具体分法如下(见
表 4)
天干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月份
甲己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甲
癸酉
甲戌
乙亥
乙庚
丙子
丁丑
戊寅
辛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丙辛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丁壬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戌癸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天干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月分
甲己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甲
癸酉
甲戌
乙亥
乙庚
丙子
丁丑
戊寅
辛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丙辛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丁壬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戌癸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为了使读者熟悉用上表,举例:比如 2013 年我们从甲子表得知
癸巳年,也放到去年十一月上,定为壬子十二月为癸丑,一年的一月
为甲寅……到当年十月为癸亥。
- 12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又如 2015 年为乙未年,但还会到去年的十一月起定为丙子,十
二月为丁丑,2016 年一月为戊寅……到当年十月为丁亥。
可见有个规律:甲巳起甲子,放在去年十二月上
乙庚起丙子,放在去年十一月上
丙辛起戊子,放在去年十一月上
丁壬起庚子,放在去年十二月上
戊癸起壬子,放在去年十一月上
只要记住上述规律就很容易推算。
3.2
甲子纪日
日干子直接借用六十甲子表的次序
例如:2013 年 12 月 1 日生的,那 1 号为辛丑日,如 2 号生的壬
寅,3 号生的癸卯,4 号生的甲辰,5 号生的乙巳,6 号生的丙午,7
号生的丁未,8 号生的戊申,9 号生的己酉,10 号生的庚戌
。
可见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 60 年甲子一样以六十天为一周,以此循环。
3.3
甲子纪时
五运六气学说一直注意到一个人的生辰或某天某时的情况,主要
用于生辰方面,但是实际用途不像年月日那么重要。由于一天由十二
个时辰组成,所以均可仿着六十甲子方法来纪时。
比如日的天干与甲巳时,子时的天干为甲;日的天干为乙庚时,
子时天干为丙;日的天干为丙辛时,子时的天干为戊;日的天干为丁
壬时,子时天干为庚;日的天干为戊癸时,子的天干为壬。具体表现
见下表 5。
- 12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表5
甲子
..表
日天干
零辰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1
时辰
23-1
甲己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甲
癸酉
甲戌
乙亥
甲子
乙庚
丙子
丁丑
戊寅
辛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丙子
丙辛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戊子
丁壬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庚子
戌癸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壬子
从上表 5 可以看到
...的排列方式与60年甲子一样非常有规
律的。在这里十天干支也双双结合的方式,可用五行的特性来描述时
辰的状态。
通过以上的方式,我们都知道了
....的干支表示法,这样每
一个读者很容易知道了自己生日的天干地支了。
我们有了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表了,就这样很容易推算出每人的
生辰所对应的天干地支了。下面举些实例来粗略讨论。
四、人之生辰月日对人格及死因的反思
自从《黄帝内经》出世以来,易学,道学都在考察人之生辰年月
日及离世人们的天干地支及其对应的事故。
4.1
人之生辰十天干对其事业的影响
学习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之后,我们每一个人应当都知
自己在十天干里的所属。通过大量的对证之后就可以得出下列看法:
木属:英明的军事家相对多:阴木和阳木者偏多,说明军事家首
先是将军,具有高度的战略战术能力;也懂得周围要有阴水和阳
水者的智慧;而在英明军事家中很少有靠火热之情来发迹的。
- 12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土属:真正的大企业家相对多:阳土和阴土者颇多,说明真正的
企业家靠“土”之可靠诚信,阴阳均衡,不靠骗术;在团队里善
于用热火的人,支持企业的发展。
金属:著名的宗教人士相对多:阳金和阴金者颇多,说明真正的
宗教人士,以洁金子般的心来对待自己,善待众人,不计较个人
的得失,在团队中也要一些火热者来支持宗教的发展。
火属:著名的政治家相对多:火热者从事政治,也有希望改革开
放类似军事家一样具有谋略的阴木和阳木者多。在团队中不怎么
用属金者,土者,以防保守。
水属:著名的科学家相对多:阳水阴水及阳木阴木者颇多,力求
创建新的理论和发明创造,靠智力(水)和动手,在团队中吸纳
火热者,实现梦想。
4.2
五大类型人之病
分两种类型:
一是从
..上看: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第七十二里所说的五种类型人。在灵枢里
所说的五种类型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
阳和平之人是指体质和内心活动及其外在形貌而说的。比如:
太阴型人:体质多阴无阳,要泄阴分
少阴型人:体质多阴少阳。要注意阴阳调控
太阳型人:体质多阳少阴,要适当泄阳
少阳型人:体质仍是多阳少阴,要适当泄阳,但要注意过泄
- 12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阴阳和平型人:体质阴阳适合。不宜过泄过补。
这样,对这五种类型的人,在治病上都要注意力放在体质上,阴
阳平衡。
二是从
..上看的:
五行之人:主要指前述的木土金火水属的人,可能得各种病,其
情况大体如何呢?要根据《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来
加以考察:
例如①
:木属人
肝/木病
发现许多肝胆病是由火逆向木,即过大火易使木死亡,故不一定
是金克木导致死亡。因此,这种类型的人要注意心脏对肝脏的逆作用,
不要时常发火,使肝火过大。
例如②
:土属人(1)
脾胰/土病(I)
- 12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在这种情况下肝阳容易破坏脾胰的阴阳和谐,而金来不及克制木
/肝,导致脾胰病而死亡,在平常注意肝火,气大影响脾胰的平和状
态。
例如③
:土属人(2)
脾胃/土病(II)
在这种情况下,脾/胃离水远水源不足,得即近的过大火阳,破
坏脾/胃,缺少湿土,导致胃脾之病而死亡,在平常注意多喝水,保
- 12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持脾的湿性。
例如④
肺/金病
:金属人
金属人因过火(心)易克到金,而得肺病,导致死亡,平常就得
注意不要心过火。
例如⑤
:火属人
心/火病
在这种情况下,火属人之心脏病是由水克火,如果没有能做到水
- 12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火相济,而阴气克阳气,导致心脏病而死亡,但是也可能肾水不足使
心之火太过,直接影响肺/金。最近去世的李咏为 1968 年生,是戊年
生,属于火太过,克制肺气管等,由喉癌而死。因此这种过火之类型
人,多用水来降火才能延年,通过或土/脾/胃对肺的相生作用在饮食
上多养肺不致于由心火克肺而死亡。
例如⑥
:水属人
肾/水病
在这种情况下水属人易受土克水,而水又大量地去克火,最后导
致肾之水远远不足,最终因肾病而死亡,故这种类型的人多饮水是延
年益寿的好法。
总之,通过这一部分的讨论,笔者希望读者自己要知道自己是什
么属性的人,于是善于利用五行学说的相克相生原理,要很好地设计
自己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内容和方式,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心,因
为心是我们生命的发动机,也是具有最大通天气的器官,而一个人的
善心善德,善爱如何,直接影响自己通天气吸纳情况 ,故建议大家
- 12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学习《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多注意自己健康是最重要的功课,
为使自己争取活到两个甲子 120 多岁水平以上!
以上是“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学习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还
在于要深入明白下一大部分讨论的各种病因病机,特别是“病机十九
条”,才算学好了这一学说,具体见第五大部分病机十九条与第六大
部分有关药治方略。
第五大部分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病
机十九条”的内涵
作者在文本的开头,说了两件小故事,其中第二个小故事里钱老
先生谆谆劝教我好好研究《黄帝内经》,他说:《黄帝内经》是当代
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石,其中五运六气学说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
他说没有当代高端科学的理论,很难明白其中的“天机”,他说最重
要的一点是先要用当代科学语境来说请“天人合一”之说,才有可能
理解到五运六气学说的真正的科学价值,其重大意义在于这个学说能
够预测天气、气象,从中能预测病机病因,以此促进预先能防病,能
治未病,使人们能够活到天年。但他说目前中医们真正做到这一点相
当难,首先很难看懂《黄帝内经》里五运六气学说的本体。他一再劝
我在这方面多研究,用当代科学理论和语境来给大家提供一种便于理
解的途径,他建议用类似以生命动力阴阳源精的当代科学语境来诠释
《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一样,进一步诠释五运六气学说,
让中医们真正掌握五运六气学说,使他们达到运用自如的水平。笔者
一直试图实践钱老的这一教旨。本文的第一至第四大部分主要谈了五
运六气的当代科学内涵,使大家了解到《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
- 13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基本内涵和结构。现在这一学说的第五大部分,是主要针对钱老的意
见,要更深入地探讨该学说提出的最终的理论境界:有关病机十九条
的科学内涵,以便为建立药物治疗的方略,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黄帝内经》的帝/师号召灵活掌握十九个“凡是……必
属……”的病机原理
在前面已说过《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里,共有九篇,常说的
是后头七大篇论,其中最后的一大论叫《素问· 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
这是对五运六气学说的总结性经文,提出了“病机十九条”,这是古
人用高度概括的笔法来写出的有关病因、病位和病理变化的纲领性经
文,这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是《黄帝内经》病机理
论的核心内容,既可以指导开方用药,也可以用于针灸处方。但文字
深奥、句法严谨、寓意含蓄,很多人对病机十九条的理解感到特别费
劲,因此一些中医界有名望的学者,甚至说得相当悲观,他们说:在
当代中医药学界里,真正读懂这个“病机十九条”的寥寥无几;也有
一些学者不懂装懂说“病机十九条”不成熟,不科学,没有辩证论治
的内涵;也有人说在十九条里,只有“六气”,而无五运相关的病机;
也有一些外行的气象学家说: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来预测气
象不会准,不值得重视等等。正是在这种议论的条件下,我国的许多
中医药大学大学生们连“病机十九条”的词也都不知道。这是令人担
忧的事情,但是笔者也看到国内也有一些学者积极地提倡《黄帝内经》
及其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和运用,他们用“以经解经”方式作了大量
的诠释,不能不使我感叹和敬佩!可是这种“以经解经”的方式仍然
使许多中医难以理解,故笔者试图用当代科学语境来加以诠释其内
涵。下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病机十九条的经文内容。
- 13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1.1
关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中病机十九条的经文
病机十九条的文字结构非常规范,表示经文的不可动摇的真理
性,表明帝/师要最坚定地维护十九条病机病因关系。读者可以从原
文看到十九条文字的特殊结构:古语称:“诸”指现在的“凡是”;
古语称:皆属指现在的“来自”或“归属于”。读者看到十九条全是
这样的语言模式,其意思是指你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条不可更改的真
理,跑不出这个圈子!下面先看看十九条的经文:在《素问· 至真要
大论第七十四》里: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
肺 。诸湿肿
心。
上 。诸禁鼓粟,如丧神守,
火 。诸胀
风 。
火。
寒 。
热 。”文中□:运/脏;△:气;其他
火热及上下之气,此段经文共计十九条,专谈病机的,故称“病机十
九条”。
我们从以上的病机十九条中不难看出,其中既有五脏(肝心脾肺
肾)/(木火土金水),也有六气(湿燥寒三阴及风暑火三阳)的相
关病机。这为《素问· 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里有关五脏病因及《素
问· 生气通天论第三》里有关六气和《素问· 举痛论第三十九》的九
种气机病相关病因的论述,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在这十九条病机里非
常肯定某种病必同某种五运脏器或某种六气联系在一起,因此病机十
- 13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九条对医生判断病因病机及治疗方式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
义,也为本文最后的五运六气学说的方剂学理论及运用打下坚定的理
论基础。下面具体考察病机十九条的具体内容,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
中灵活掌握其科学内涵,从中真正掌握五行阴阳相生相克的原理,但
.......或
........。
二、五运相关的病机
2.1
五运病机的全貌
我们从本文的第一到第四大部分中已指出:肝/木星;肺/金星;
心/火星;脾/土星;肾/水星,这就是五脏与五运关系。从十九条前面
我们很容易找到五运和病机关系,可用下列图(见图 1)表示:
图1
五运与病机关系
- 13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从上可以看出在十九条里确实有五运/五脏与某些病机之间的关
系,其中五运的顺序为木运→水运→金运→土运→火运,正好与
通常五行的学说的相生相克关系相反,说明病机与正常相生关系
正好相反,明显地说明发病与正常之间逆行关系。根据十二经的
阳性气能的偏度参数2rK · Δ(见第四部分)来看,木/肝(29.2)
r
→水/肾(61.2)→金/肺(117.9)→土/脾(391)→火/心(475),
正好与正常的五行相生关系相反。
上述结果告诉我们有“诸”(指凡是),“皆属”(指必定同某
脏有关)。比如有风眩之病象,必定与肝脏有关;又如有疼痛,
痒疮的症状必定与心脏有关,其他类推。在这里帝/师是以经文的
形式告诉你这个
..。也就是不管你看见或暂时看不见,脏器有
无变故,只要见到病症,那就要坚定地相信这个真理。在相信这
个真理的信念下,就得通过五行学说,进一步查找同这个脏有关
的其他脏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黄帝内经》一再教导的,要灵
活思考病机的根本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看五脏中谁“必先五胜”。
比如,对“诸风掉眩”而言,当我们看到一位掉眩病人或一位眩
晕病人时,他的病肯定属于肝,比如我们只要看到这位病人有肝
病的模样,脸色发青,脉又弦,肝的色脉非常明朗,那么这一位
病人的病机病因肯定来源于肝部的问题上,这是典型的肝/木运病
机;但是有些病人明明是又眩又晕,但脸色也不发青,甚至脉也
不弦,看来一点也没有肝病的色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中医生
认为这位病与肝/木运无关。但是病机十九条告诉我们上述病机的
说法是不可改变的,那么究竟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如何善于运用
五运五行学说的问题了。帝/师告诉我们就要根据“必先五胜”的
- 13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原则,想到以肝为坐标原点,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寻找同
这个原点相关的其他原因。比如看到的是肾/水运表现虚或肺过盛?
心过火?请读者看看下面五行关系图(见图 2)。
图2
必先五胜的示意图
2.2
著名的中医刘力红先生对五运病机的理解
我国著名的中医刘力红先生对这样的问题,作了专门的说明:他
说比如从上面的例子,当没有看到肝的色脉,看到的是肾很虚的表现,
那么,你应该知道这是因为肾水的表现,母不生子儿导致的原因。所
以,治疗就应该补母生子,用补肾的方法,这个眩晕就会好。如果肾
没有事,那么就继续看,看看有没有肺的情况?如果有,那还要看一
看盛?虚?如果是肺实盛,金太过,那肝木就无法克肺,反过来必遭
克损,这个时候就得泄肺太过,使木不遭克损,这样这个疾病自然就
会痊愈。但如果是肺虚金不及呢?那就要用佐金,平木的方法。如果
还不是肺的事,再看看心怎么样?脾怎么样?如心虚则子盗母气,如
心实则火旺克金,金不制木,这时只要把心火一泄,病就没了。也许
- 13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还有可能是土的毛病造成的,土虚亦不能育木。
从上述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找病机先把必需的中心坐标确定
了,然后根据五胜的原则,生克的原则去找,这就有了目标。这就比
你漫无边际地去寻找要好得多。所以,可以看出五行五胜原则特别重
要,从它把一切疾病最关键的东西总可以找出来,并加以解决之。可
见病机学问是中医的大学问,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武
器,前面我们只略说了“诸风掉眩”这一条,那么,还有“诸痛痒疮,皆
脾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呢?这些
也是一样,大家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逐条地剖析。反正十九条这个前
提定死了,然后,围绕这个前提,按照上述这些五胜原则去搜寻,就
一定能够查出实据。这就是为什么《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十九条病机
时,强调
....五行相生相克原则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所有的中
医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算是上医了!!因此,学习《黄帝内经》五
运六气之前,要先把五行学说的功课弄好!
2.3
加深对五运学说的理解
为了使大家对五行学说有个感性的认识,建议大家进一步体会下
列脏器的阴阳分布与人的情绪之间关系;在《黄帝内经》里,大家看
到:
● 火/心/喜:阳中之阳,喜之过分,伤心,用恐克制过喜;
● 土/脾/思:阴中之至阴,思之过分,伤脾,用怒克制过思;
● 金/肺/忧:阳中之阴,忧之过分,伤肺,用喜克制过忧;
● 木/肝/怒:阴中之阳,怒之过分,伤肝,用忧克制过思;
● 水/肾/恐:阴中之阴,恐之过分,伤肾,用思克制过恐。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用第四统计力学来考察了上述五脏的生命动力
- 13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阴阳源精的群子理论分析中完全证实了《黄帝内经》里五脏阴阳分布
的高度正确性。的确是心和肺具有前阳的精,肝和肾具有前阴的精,
而心和肝具有后阳的阳气;肺和肾具有后阴的阴气;脾为中阳中阴气。
从心之阳中之阳,很自然的想到心可“喜气”
..;肝有“怒气”,
从不高兴(阴),发泄阳气,以怒阳气攻击对方;肺为阳中有“不祥”
的阴气,就会容易出现担忧之气;肾为阴加阴气,自然易害怕,易恐
惧;脾为阴加由阳至阴气,就得前前后后多想,反复判断阴阳和合,
故脾之思气重重;我们从五行相克考虑为什么恐能克喜?在这方面都
有很多典故:比如过去一位农民的儿子考科举,正好考上了,其父高
兴,笑得没完没了,得了“笑病”,伤了心了,结果什么医药也治不
了,没办法,只好其儿子有一天写一封信给父亲,胡扯自己得了重病,
其父看了信,一下子恐惧了,再也笑不起来了,这个病由恐来克住了,
这样用肾之水灭了心火之病,过了几天儿子又告诉父亲,经朝廷太医
治好了病,这样这个父亲的病也好了;又如以恐克思的典故也有:如
在金朝有一位大官的夫人,因家里种种杂事,想的连一分钟也睡不了,
床上翻来覆去,吃饭也吃不好,结果伤了脾胃,但什么药也治不了这
个病。这样当时一位著名的医生张中和伙同大官,在大官家,在夫人
面前大摆宴席,大吃大喝,浪费至极,又故意去抢夫人的金银财宝,
使这位夫人怒气冲冲,但其结果,夫人当天就开始睡到天亮,这一下
解决了夫人过度思绪之事,这就是说木/怒克土/思;结果土/脾的思病
也好了。其他的,因篇幅关系不一一列举了,请读者试试找找常见的
实例,从中可以看到五运五行是多么有意思,有些病是可以不用药,
不用打针,不吊瓶也能治好病,可用无形而忘的方式加以解决。笔者
相信大家真正体会五行学说对学习五运六气学说,那是非常有帮助
- 13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的。
还有很多实例可说情绪很重要:如一个人的情绪老好,就能长寿,
相反情绪不好,老伤心伤脑,使人短命。
三、病机十九条与六气相关的病机
3.1
属六气之全貌
在病机十九条中有几条是与六气的病机有关,归纳起来有下列六
气造各种病的事实:
风 气: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四条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火 气: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五条火
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湿 气: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燥 气:在十九条里
....,但燥常与火热气相生相克有关
寒 气: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3.2
关于燥气病机的争议
由上可以看出,在六气中少了
..所引起的病机,对此,在后世
- 13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有种种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帝/师把这一条漏掉了,因此古医刘完素
在《气宜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等著作中还加了一条:“诸涩枯
涸,乾劲皴揭,皆属于燥”这样一个病机,初看来是也许有道理的,
但是实际上不大可能。 这是因为《素问· 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中
帝/师说过:天地间寒气和湿气相遇,燥气和热气相接,风气和火气
相逢。读者可以看到这是阴气/阴气,阴气/阳气,阳气/阳气的过程,
其中在阴(燥)/阳(热)的过程中热气总是胜燥气。从这个意义上
下面的另一种看法:即不宜有燥气病机,其理由正如前说的是客气和
主气相对应的过程中,通常主气热总能胜客气燥,造成“诸转反戾,
水液浑浊”,变为属于热之症,故燥/金只能被火热克制,而不大可
能燥气能克制火热,这正是反映了大自然中火热之温度,能量总是高
于燥气能量,故不大可能发生逆过程。因此《黄帝内经》里没有专门
列出燥气相关的病机是很有科学道理的,笔者也相当赞成这样的看
法,至于那些过于干燥所引起的种种肺及其呼吸系统的咳嗽,气短等
仍可对心/火对肺/金的相克关系来加以说明。如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李咏生于太过火/心年份,他没有重视心/火对肺/金/燥的克制作用而
使他早逝。读者从上六气与病机的关系中看到有许多热/火气相关的
病机,其原因简单:因为主气里有君火和相火,而客气里也有君火和
相火,这些“火”都能引起热,而热又能通过十九条里第五条“诸热
瞀瘈,皆属于火”,同火联在一起,因此出现与火/热相关的病机类
型特别多。但这并不否定由寒湿所造成的“伤寒病”的存在,这是因
为热/火与凉/寒是对应的双方,容易引起内阴虚外显热或内阳虚外显
寒。因此《素问· 热论第三十一》里专门论述了伤寒病症的由来,表
现的症状治疗方法及表里同时受寒的情况。在此特别强调了伤寒病症
- 13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治疗不当,容易死亡的问题。可见有些中医说张仲景的“伤寒论”是
由张仲景独创的而与《黄帝内经》无关的说法是不大符合实际情况的。
其实这些大师实际上仍是在《黄帝内经》指导思想的总框下,认真学
习和治病的“专家”,而不是治病原理的原创者。
四、在病机十九条中有关上下之病机
在病机十九条里,第七条:“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第八条:“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这两条孤立地看,不太好解释,要结合在司天和在泉的情况,实
际上半年的司天主管人的上半身、下半年的在泉主管人的下半身。因
此,就得分两部分来考察上、下半身各自由什么气造病的?
4.1
上半身上身之病与上半年司天之气关系: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司天
主管年节
上半身
主管身体
三阳
一阴
二阴
三阴
一阳
二阳
司天客气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皆可为病
诸痿喘呕
皆属客气
上 (第 8 条)
4.2
下半身下身之病与下半年在泉之气关系: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在泉
主管年节
下半身
主管身体
三阳
一阴
二阴
三阴
一阳
二阳
司天客气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皆可为病
诸厥固泄
皆属客气
下 (第 7 条)
由上可知,“病机十九条”是“运气学说”用五运六气规律来辨
证的示例。其中的属“热”者四条,属“火”者五条,都各有各的意
义,不应该合并,不合并也不意味着火热之病多发。我们通过上述的
- 14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讨论中可以知道病机十九条的内容,那么如何治疗呢?从《黄帝内经》
帝/师的看法来看,这些病机病因,可说已经相当严重的病态,而不
是指亚健康状态,因此,一般的砭石、针、灸、刮、按摩等
..治法
不能重用了,这样在七大论的最后一大论中帝/师集中论述了如何用
药治病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第六大部分将专门讨论《黄帝内经》里帝
/师有关药物治病的系统工程问题。
第六大部分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
首次提出用药治病的系统工程内秘
《黄帝内经》在 2000 多年前已经提出了用药物来治那些用气术无
法治疗的高端治疗手段,特别提出了意想不到的非常庞大的药物治疗
....。
读者在学习《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过程中,从七大论集中:
一是看到了 60 甲子岁年出现的各种病;二是在不同的司天在泉下所
发生的各种病;三是太过和不及岁年出现的各种病。同时还看到了帝
/师治疗这些病而提出的各种药物应具备的气味,这是一项庞大的系
统工程。在这里帝/师首次提出了药材也如同人体一样,也有阴阳、
寒热、凉温、苦咸、酸甘辛平等药材类型,还提出了一系列用药治疗
的纲领性指导原则,在这里相当明确地提出了在针灸等气治无法治愈
的条件下,该动用有毒或无毒药物来如何治疗高难度病情的经文。虽
然具体的药材名字说的不多,但这为后来及当代中药学的建立提供了
最重要的基调。下面先从《黄帝内经》药疗系统工程的由来说起。
一、《黄帝内经》首创地提出了有关药疗系统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 14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现在中医药学界有一种盛行的说法,认为《黄帝内经》只强调砭、
针、灸、刮、导引等医术,而对药材、药方则没有多大的重视,故放
到最后的医术手段,或甚至有些中医学者说没有辩证论治等。这就是
为什么现在只强调张仲景的《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方剂学的重
要原因。笔者认为这是极大的误解,不管怎么说,包括后来的李东垣
之药材阴阳分布的五种类型(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
之阴、阴阳合和)的说法,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李
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从根本说来自于 2000 多年前《黄帝内经》
里对药物及药的阴阳分布、五味、五气分布的学说上。从这个意义上
在这些后人的著作中,按理应该处处提到《黄帝内经》的指导思想,
但实际上没有这么提。笔者细看了同五运六气相关的七大论之后,深
感《黄帝内经》里早已对药物、药方的阴阳平衡作用,作了纲领性的
论述,非常值得加以提议和宣扬。
1.1
方剂学基本原则
各位读者从《黄帝内经》素问· 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中可以看
到有一段问答:黄帝问:药物五味有阴阳之分,它们的作用如何?岐
伯回答说:辛甘药发散属阳,酸苦药通泄属阴,咸味药涌泄属阴,淡
味药泄渗属阳。而黄帝进一步非常聪慧地说:有的病是不能用调气的
方法所能治愈的,则要用药治疗。这就是 2000 多年前帝/师已经知道
.........。帝/师早也知药里有两类药:一是无毒药,二
是有毒药。黄帝向天师岐伯问:无毒药和有毒药哪一种先用好?如何
做成方剂?天师岐伯说:用无毒药或者有毒药,要看病情,至于方剂
的制法,他提出了今天还在用的制法:有小中大三种方剂,帝/师一
- 14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再强调这不是指上中下的药品,更不是指三品毒性高中低而言,是指
方子大小而言:
小方剂:君药-味+臣药=味:共三味: 20 →
21
(1)
(2)
君 臣
中方剂:君药-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共九味
21
20
→ (20-21) →20
21
(1)
(3)
(5)
君 臣
佐
大方剂:君药-味+臣药三味+佐药九味:共十三味
20
→ (20-21) →20
21
22
21
(1)
(3)
(5
4)
君
臣
佐
从上面可以看出《黄帝内经》里特别强调一味君药的绝对作用,
但其他的臣/佐药的数量也要按二进制方式增加。意思是这些辅助性
药的数量不能随意增加。可惜在后世中医及当代中医药方剂,基本不
考虑这些原则,看来现在许多中医和药师有必要好好理解一下《黄帝
内经》的教导,不宜再搞“多多益善”的药方。
在这里使我们感到惊奇的是,2000 多年前,帝/师早知道所有药
材也同人之五脏阴阳一样,也有阴阳之分,而阴阳决定药之气味及药
效。那么这里有没有当代科学根据呢?作者通过人体脏腑,各种中药
- 14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材、米类、谷类、水果类、蔬菜类的生命动力源(K,Na,Ca,Mg,Sr 之
外,Sc,Ti,V,Cr,Mn,Fe,Co,Ni,Zn,Mo 等)的分析中,发现生命体的
确存在不同含量的阴阳源精,其中凡由高氧化电位高于 Zn 的一些元
素(Sc, Ti,V, Mn,Zn,Mo 等)能使生物体表现为阳性,其气味表现
分为甘辛淡热温。而由低于 Zn 氧化电位的一些元素(Fe,Co,Ni,Cu,Cr
等)能使生物体表现为阴性,其气味表现为咸酸苦涩寒凉。具体情况
参见《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一书中第四统计力学参数 K
1,r1,r2 及
其复合参数的物理意义。并且在这本书中用大量的药材实例来说明了
在由氧化电位高的生命动力元素离子催化、激活动力下,聚合而成的
中药材均具有甘辛平之味,具有热温的阳性的中药性能,相反在由氧
化电位低的生命动力元素离子催化、激活动力下,聚合而成的中药材
具有苦碱咸涩之味,具有寒凉的阴性的中药性能。这就是说两千多年
前帝/师能够提出药物的阴阳及其气味是相当英明的,不能不使我们
感叹他们的先知和形而上之哲理,为了使读者们对此有更扎实的信念
和认知,不妨再次公示 2017 年 2 月 24 日《科技文摘报》:论《黄帝
内经》五行学说超前科学一文中所列的有关中药阴阳评估数据表:
1.中药性味与功效关系
我们通过几百种中药的分析中可得如下结果(见表 1),这也是
当代科学对中药的总的看法。
表1
中药性味药效与生命动力源整体分布关系
+
―
+
―
氧化电位(V)
亲电强度(ξ)
阳性中药(++) (+-)
(-+) 阴性中药(――)
阴阳性
甘、辛、淡、平
过渡型中药
咸、涩、酸、苦
中药的味
- 14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温、热
凉、寒
中药的性
增强免疫
整顿 DNA 抗老化
解毒清热
中药的功效
复合群子参数
2
2
k
r
r
小
k
r
r
大
1
2
1
2
2.中药阴阳实例
有四种情形:高阳性、较阳性、较阴性、高阴性中药(见表
2~
表 5)。
表 2 高阳性中药的群子参数表
阴阳
药名
ξ
k
r1
r2
r1r2
kr1/r2
kr1
r2/k
k2r1/r2
性味
阴阳性
偏度
红豆蔻
5.15
3.121
0.204
0.330
0.067
1.928
0.637
0.106
6.018
辛、温
++++
高阳
桂枝
5.18
3.198
0.155
0.214
0.033
2.315
0.495
0.067
7.401
辛、甘、温
++++
高阳
草豆蔻
5.20
3.250
0.229
0.267
0.061
2.788
0.744
0.082
9.061
辛、温
++++
高阳
人参
甘、微苦,
5.30
3.533
0.228
0.275
0.063
2.921
0.804
0.078
10.321
++++
高阳
(长白山)
微温
刺人参根
5.31
3.564
0.273
0.426
0.116
2.283
0.971
0.119
8.137
++++
高阳
砂仁
5.32
3.595
0.196
0.203
0.040
3.479
0.705
0.056
12.506
辛、温
++++
高阳
甘、淡、平
猪苓
5.35
3.690
0.262
0.335
0.088
2.887
0.966
0.091
10.652
++++
高阳
表3
较阳性中药的群子参数表
阴阳
药名
ξ
k
r1
r2
r1r2
kr1/r2
kr1
r2/k
k2r1/r2
性味
阴阳性
偏度
肉桂子
5.15
3.121
0.019
0.021
0.000
2.789
0.058
0.007
8.707
辛、甘、大热
+++-
较阳
六月雪
5.20
3.250
0.089
0.096
0.009
2.997
0.288
0.030
9.739
+++-
较阳
沉香
5.21
3.277
0.087
0.097
0.008
2.919
0.284
0.030
9.566
辛、苦、温
+++-
较阳
蔻壳
5.40
3.857
0.220
0.185
0.041
4.590
0.848
0.048
17.705
甘,辛,微温
+++-
较阳
- 14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太子参
5.40
3.857
0.160
0.130
0.021
4.727
0.616
0.034
18.232
甘、微苦、平
+++-
较阳
细辛
5.44
4.000
0.184
0.166
0.030
4.440
0.735
0.041
17.758
辛、温
+++-
较阳
土茯苓
5.50
4.231
0.117
0.172
0.020
2.894
0.497
0.041
12.246
甘、淡、平
+++-
较阳
表4
较阴性中药的群子参数统计
阴阳
药名
ξ
k
r1
r2
r1r2
kr1/r2
kr1
r2/k
k2r1/r2
性味
阴阳性
偏度
钩藤
5.56
4.484
0.424
0.318
0.135
5.971
1.899
0.071
26.773
甘,微寒
---+
较阴
寄生
5.56
4.484
0.361
0.257
0.093
6.309
1.618
0.057
28.288
苦、甘、平
---+
较阴
文蛤
5.56
4.484
0.142
0.120
0.017
5.334
0.639
0.0170
37.459
咸、寒
--+-
较阴
辛、微苦、
麻黄
5.57
4.528
1.695
0.509
0.863
15.076
7.673
0.112
68.269
---+
较阴
温
金银花
5.62
4.763
0.203
0.186
0.038
5.196
0.964
0.039
24.749
甘、温
--+-
较阴
甘、微苦、
三七
5.60
4.667
0.340
0.306
0.104
5.190
1.587
0.066
24.221
---+
较阴
温
表5
高阴性中药的群子参数
阴阳
药名
ξ
k
r1
r2
r1r2
kr1/r2
kr1
r2/k
k2r1/r2
性味
阴阳性
偏度
玄胡
5.55
4.440
0.344
0.188
0.065
8.128
1.526
0.042
36.089
辛、苦,温
----
高阴
芦荟
5.57
4.528
0.239
0.140
0.034
7.722
1.084
0.031
34.967
苦、寒
----
高阴
苁蓉
5.60
4.667
0.290
0.221
0.064
6.146
1.355
0.047
28.681
甘、微温、无毒
----
高阴
车前子
5.62
4.763
0.315
0.196
0.062
7.664
1.498
0.041
36.502
甘、微寒
----
高阴
凌霄花
5.62
4.763
0.465
0.117
0.054
18.969
2.216
0.025
90.345
甘、酸,微寒
----
高阴
延胡索
5.63
4.812
0.325
0.175
0.057
8.916
1.564
0.036
42.904
辛、苦、温
----
高阴
陈皮
5.65
4.913
0.328
0.231
0.076
6.970
1.610
0.047
34.243
苦、辛、温
----
高阴
板蓝根
5.67
5.018
0.252
0.227
0.057
5.568
1.264
0.045
27.939
苦、寒
----
高阴
白芍
5.72
5.296
0.302
0.183
0.055
8.721
1.597
0.035
46.190
苦、酸、甘,微寒
----
高阴
- 14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玄参
5.75
5.476
0.299
0.232
0.069
7.059
1.638
0.042
38.658
甘、苦、咸,寒
----
高阴
山慈菇
5.75
5.476
0.233
0.101
0.023
12.676
1.277
0.018
69.418
甘、微辛
----
高阴
苦参
5.76
5.538
0.197
0.211
0.042
5.164
1.091
0.038
28.599
苦、寒
----
高阴
牛蒡子
5.77
5.602
0.238
0.193
0.046
6.900
1.334
0.035
38.655
辛、苦、寒
----
高阴
应当指出,有些药材随着生产地点、气候的不同,其药性、药味,
甚至药效也不同。总之 2000 多年前帝/师能够提出药材阴阳气味,是
相当超前的科学水平了。
从上述数据出发,我们也可以按李东恒对中药的五大类阴阳分布
方式,可以定量地加以分析,建议读者试试。后来笔者从进一步的研
究发现人类常吃的食物也有类似同药物一样的阴阳和气味,这就是为
什么说药食同源?为什么说食疗也能治病的根本原因。
下面具体考察五运六气学说中,涉药重要原则。
1.2
五味对五脏的相生相克关系的基本原则
《素问· 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七》篇中,专门提出了五味与五脏相
生相克的关系的总原则。笔者考虑到读者对《黄帝内经》学习的积极
性,少抄录经文,建议读者自己查具体经文,其基本内容如下:
东方/春季/生风:酸味能滋养人体的肝脏,肝脏能滋养筋膜,但
过风
.气伤肝.,过酸味能伤筋,而辛味则能克制酸味。
南方/夏季/生热:苦味入心,滋养心脏,心能生血,但过喜
.能伤心.。
中央/长夏/生湿:甘味入脾,滋养脾脏,脾能滋养肌肉,但过思
.
能伤脾
.。
西方/秋季/生燥:辛味入肺,滋养肺脏,肺能滋养皮毛,但过忧
.
愁伤肺
.。
- 14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北方/冬季/生寒:咸味入肾,滋养肾脏,肾能滋养骨髓,但过惊
.
恐伤肾。
这样从五味角度提出了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见图 1)。
图1
五行五味相生相克关系
这样,帝/师在 2000 多年前为不同气味的药物,治五脏之病,提
供了最原始的指导思想!可见从此《黄帝内经》里,早已开始正式登
陆了各种阴阳药物的引用原理。
1.3
《黄帝内经》素问·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首次提出用药的原
则
皇帝问:天气的寒热与地势高低对于人的寿命影响如何?岐伯说:
阴气上升的地方,阳气坚固,人可长寿;阳气下降的地方,阳气常发
泄而衰薄,人多短寿。
(1)东西南北及地势不同的施药原则
- 14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西北方/天气寒冷,其病多发外寒而里热,故寒凉其内热用寒凉
药
东南方/天气温热,因阳气外泄,生内寒,故外温其内寒用温热
药。但是要特别注意:西北人有假热之寒病,得要用热药。东南
人有假寒之热病,得要用寒药。
地势高的阳气多多,故长寿;
地势低的阳气多泄,故人多夭亡。
在本篇里用很长的篇幅来谈论五运的平年,不及之年及太过之年
时人体所发生的种种病态及可用各种气味的药物。特别提到西北和东
南地区寒热时分别用热温药和寒凉药的问题。
(2)药物治疗所遵循的原则:
体强能耐要毒药病人给性味厚的药物
体弱无能胜毒药给性味薄的药物
治热病用寒药
治寒病用热药
(3)治疗部位取上中下的原则
疾病在上的治其下
疾病在下的治其上
疾病在中的治其周围
(4)还提出了新病旧病均可用的用的原则:
1. 用消法,通积滞
2. 用吐法,治上部之虚
3. 用下法,治下部之实
4. 补法治虚
- 14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5. 泄法治实
《黄帝内经》很早就特别强调用药决不能
....!现在基本忘掉
了这些教意,现在很多病人是过度治疗而死亡。
(5)帝/师提出用药不能过度下列原则
用毒性大药:病去十分之六时,不可再服
用毒性中药:病去十分之七时,不可再服
千万不能用药过度,
用毒性小药:病去十分之八时,不可再服
以免正气受损
用毒性无药:病去十分之九时,不可再服
帝/师强调经过上述治疗基础上,一定要食疗:各类肉类,果类,
蔬菜等来调剂,不要用
..........,要按四时运行规律,
..,
....,等待
..的回复!也就是身上的阴阳源精要吸纳宇
宙间能量一通天之气!
1.4
《黄帝内经》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篇中,关于养生
用药原则
共列有六大原则。篇幅太大,请读者自己查阅下列养生原则:
..司天之政的养生原则;
..司天之养生原则
..司天之政的养生原则;
..司天之养生原则
..司天之政的养生原则;
..司天之养生原则
在上述所有养生原则里还特别强调下面四种情况:
用温性药物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
用热性药物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
用凉性药物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
用寒性药物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
- 15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帝/师还强调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循这些原则!
从以上我们看到帝/师早给我们提出了健康长寿之门路。正是因为这
个原因,笔者将借机再评论《黄帝内经》养生康寿学说的科学内涵。
2.1
六十年甲子主岁统领下的用药治疗
在《素问· 六元正红大论第七十一》篇中,非常详细地考察了六
十年甲子的每一年司天、中、在泉三种条件下,具体的运气及其可能
出现的各种病机,并指出了对应的用药治疗的可行性,从中提出了二
十五种不同情况的治疗药。因篇幅关系,不再一一列举了,天干地支
年有六十年的情况,在此只举若干例:
司天/少阴君火/咸寒药
甲子,甲午年
甲岁
中/太宫土运/苦热药
在泉/阳明燥金/酸热药
司天/厥阴风木/辛凉药
中/少宫土运/甘平药
己巳,己亥年
己岁
在泉/少阳相火/咸平药
司天/太阳寒水/苦温药
中/太角木运/酸平药
壬辰,壬酉年
壬岁
在泉/厥阴风木/辛凉药
司天/厥阴风木/辛凉药
丁丑,丁未年
丁岁
中/少角木运/辛平药
在泉/少阳相火/咸寒药
在《黄帝内经》里列出了六十年的施用药的情形,总结起来由
60 个岁年里所有治疗所用的药物要由苦咸酸辛甘的中药材(其中前
- 15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三者为阴药,后两种为阳药)及寒凉热温平的药材(其中前两者为阴
气药,后三种为阳气药)搭配成各种过渡型的方剂。笔者从中发现有
下列 25 种类型的方药(表 1)。
表1
60 甲子治疗药种类
苦热
苦温
苦平
苦辛
苦寒
咸寒
咸温
咸平
咸凉
咸热
甘热
甘温
甘平
甘和
甘凉
辛凉
辛温
辛平
辛苦
辛热
酸热
酸温
酸平
酸寒
酸凉
在上述表中,前一项苦咸甘辛酸,指药物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味
道,后项指药物所发散的气化功能,每一种方剂都既有味,又有气。
作者通过第四统计力学可以计算出各种中药材生命动力阴阳源
精的群子参数,可以知道这里的苦咸酸甘辛是由 Kr1 及 r2/K 之比值来
决定,而寒凉热温气是由通天气 EK、EQ 大小来表达。具体的药物数据
参看《当代中医药生命力学》及科技文摘报(2017.2.24 科技文摘报
第 4~15 版)有详细的论述,请读者查阅。
2.2
五运太过所用的方药实例
《黄帝内经》素问· 气交变大论第六十九篇是专门揭示五运岁年
太过和不及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种病况,建议请读者细看这一篇经文,
会得到很大的收获。从中看出 2000 多年前帝/师提出为什么某些年分
处于太过或不及是有很强的天文依据的,而且在这样的条件下,气象
的变化,如何影响人们发病的情况,帝/师完全根据五行学说,提出
了该抑什么?该扶什么?该润什么?该泻什么?该助什么?都说的
相当清楚,这对当代中医生,根据每一年的天干地支及五运的太过不
- 15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及来判定治病的方药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下面笔者作简要的介绍。
⑴
:
岁木太过年
......,显示木星气过盛,使人们易
发怒,头昏头痛等,意味着使 K2r1/r2=59.32,变小,即 r2/k 变大,使
肝之“阴中之阳”的阳气过大,要抑风木。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读者从五行学说中很快想到,岁木太过,乘土侮金,理论上以泻肝、
补脾、润肺为法,临床实际以泻肝为要,岁木太过,肝气上从,解决
发病原因为肯定,药方根据临证结合,实际加减。(见图 2)
图2
肝/木太过,治病的具体思路
目前比较高明的中医从三个方面来治风/木太过之病:
一是,抑风木:与梅、生白芍、山萸肉等酸味抑肝火,尽力回复
K2r1/r2
59.32
二是,扶湿土:白术、芍药、山药、大枣、人参,以甘养土,保
持 K2r1/r2 =33.35
三是,润燥金:麦冬、生地、沙参、元冬,以增加 Kr1,克制肝
之 r2/K
⑵
:天上火星光明,显示火星气过盛,易发胸痛、
岁火太过年分
肋下胀痛、胸背扁肿、双臂内侧痛,身觉热,发生浸淫症。意味着
- 15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K2r1/r2
=38.08 变小,即 r2/K 变大,心之“阳中之阳”的阳气太过,
要泻心火。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
岁火太过 ,心气上从,乘金侮水,火乘金则愈燥,火侮水则交争。
理论上考虑心、肺、肾,临证实际以泻火为要。(见图 3)
因此比较高明的中医从三方面来治心火太过之病:
一是,泻心火:黄连,栀子,以寒泻火,使 r2/K 下降
二是,润肺金:天冬,沙参等助 Kr1 提高,使 K2r1/r2=略大
三是,助肾火:玄参,僵蚕等维持肾之 Kr1,保持肾之 K2r1/r2=49
⑶
:
岁土太过年分
......,显示土气太过,腹痛,四肢
厥冷,身体沉重,由 K2r1/r2=33 变大,Kr1 加大,阴中之至阴气过大,
要泻土气过大。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岁土太过,脾气上从,乘水侮木。土乘水则土愈湿,土侮木则木郁。
理论考虑肝、脾、肾。实际治以泻土为要。(见图 4)
- 15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目前比较高明的医生,想办法不让 Kr1 过大,可几种方式:
一是,泻土湿:用茯苓等甘药克制湿,也可以用心/火压抑土湿。
二是,助肾水:玄参、肉花蓉等减少腹胀积水。
三是,松风木:乌梅、香附等。
⑷
:
岁金太过年分
......,显示金气太过,胸部疼痛,
牵引背部,两肋胀满,下联小腹痛。K2r1/r2=22 变小, “阳中之阴”
阴气不足,要泻金气。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
岁金太过,肺气上从,乘木侮火,乘木则肝燥,侮火则燥热。从理论
上看考虑为肺、肝、心,实际以泻金为要(见图 5)。
- 15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一是泻金药物:半夏、天冬、麦冬、沙参。
二是柔木药物:乌梅、芍药、山萸肉等。
三是助火药物:干姜、附子(辛温助火制金凉);紫菀、麻黄
(苦温入心助火克金)。
⑸
:
......,显示水星寒气流行,出现腹
岁水太过年分
水,浮肿气喘、咳嗽、盗汗。K2r1/r2=49,可使 Kr1 变大。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
岁水太过,肾气上从,乘火侮土,乘木则火弱,侮土则增寒湿。理论
考虑肾、心、脾,实际以泻水为要。
目前比较高明的医生想办法不让寒气过大,也同时防止其他脏器
的变化。可参看下面额五行关系图,要注意不能太到过水灭火之事(见
图 6)。
由上可以看出泻水是主要的。
目前高明的中医生大体用下列用药方式来治疗:
一是,燥水药物:桂枝、干姜、附子、肉桂(辛温助火温金燥水);
车前子、泽泻甘咸寒泻水。
- 15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二是,常用助土药物:苍术、白术、茯苓、薏米等。
三是,常用助火药物:干姜、附子、桂枝、肉桂(辛温助火温金
燥水)。
2.3
五运不及所用的方药实例
在《黄帝内经》素问· 气交变大论第六十七篇里除了专门讨论岁
太过的情形之外还详细地考察了五运不及时的气象和所发生的各种
病机,不过看来在这里比太过时略为简单一些,只要知道五行学说,
很容易知道某运年处于不及年分时意味着这一年这个运本来相克的
岁年就不能受制约了,故那个不受制约的运及相应的脏气却变得非常
旺盛,导致各种病,这样在治疗上就既要考虑运不及的脏气,也要特
别考虑不受到制约的脏器所受到的病机。下面具体分析五种情况:
(1)岁木不及年分:
......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木不及,
金乘之,土侮之。理论上考虑肺、肝、脾,抑金、柔木、泻土。因“燥
乃大行”,故以润燥为主,结合实际,兼顾其他。
一是,柔木药物:乌梅、山萸肉、枸杞。芍药等,防止燥却肝阴,
增加肝的柔气
二是,润燥药物:沙参、天冬、麦冬等,以甘零药助土润金/燥
三是,泻土药物:苍术、茯苓、薏米、白术等,以甘助土维持脾
/土阴阳中性
(2)岁火不及年分:
......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火不及,
水乘之,金侮之。理论上考虑肾、心、肺,温水、助火、泻金。因“寒
乃大行”,故以温水为主。
- 15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一是,泻金药物:半夏、薤白、木香等,减少肺/金时心脏过度
作用。
二是,温水药物:桂枝、干姜、附子、肉桂等,增加温气,使肾
不宜过寒
三是,助火药物:麻黄、厚朴、远志等,增心脏的火气。
(3)岁木不及年分:
......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土不及,
木乘之,水侮之。理论上考虑肝、脾、肾,抑木、补土、泻水。“风
乃大行”,故以疏风为主。
一是,抑木药物:乌梅、山萸肉、芍药等,防止肝/木过盛
二是,扶土药物:白术、人参、山药、大枣等,以甘养脾/土
三是,泻水药物:旋覆花、泽泻、车前子、肉苁蓉等,防止肾水
过大。
(4)岁金不及年分:
....,也有可能
....
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金不及,
火乘之,木侮之。理论上考虑心、肺、肝、泻火、扶金、柔木。因“炎
火乃行”,故以泻火为要。
一是,泻火药物:黄连、黄芩、栀子、竹叶等,以苦阴寒清火
二是,扶金药物:金之性凉,金之化燥,故以人参,山药、天冬、
麦冬甘寒等助土生金水,以甘养脾/土气,以生金/肺气。
三是,柔木药物:乌梅、山萸肉、芍药等。
(
)
.
.岁水不及年分:
......
- 15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6)如《素问· 气交变大论》云:“岁水不及,湿乃大行。”
水不及,土乘之,火侮之。理应上考虑脾、肾、心、燥土、温水、泻
火。因湿乃大行,故以燥土为主。
一是,燥土药物:苍术、茯芩、白术、薏米,防止脾土过湿气
二是,温水药物:桂枝、干姜、附子、肉桂,增加肾之温气
三是,泻火药物:黄连、栀子、黄芩、竹叶,以苦泄火气
由上可以看出凡是岁不及年分,按五行学说常对本来可以制约的
脏器失去控制作用,不得不用相当的药物来加以治疗相关的病机。作
者在这一部分里因篇幅的关系,大大省略了每一个岁不及年分所引起
的各种疾病的状况,建议请读者细看经文,均可好了解。但是五运不
及的现象常把另一被克制的星星加以明亮化:
如岁木不及:木星失明,金星反而光明:木金
岁火不及:火星失明,水星反而光明:火水
岁土不及:土星失明,木星反而光明:土木
岁金不及:金星失明,火星反而光明:金火
岁水不及:水星失明,土星反而光明:水土
图中: :指五行正常的方向
:指不被相克之后,得以“解放”的星星方向
由上可见,岁不及年头,五行相克方向正好倒过来了!可见《黄帝内
经》有强有力的天文依据。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极为感叹!
三、主气和客气治病时用药可行性
在素问· 至其要大论第七十四篇及脏气法时论里专门对比主气和
客气所引发的病如何用药的指导原则。
3.1
主气致病情形:
- 15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1)厥阴风木主气所致之病。“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
补之,酸泻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以酸泻之,以辛补之。
木性升散,酸味收敛,逆于散发,故以酸泄木气之味。辛味散发,合
于木性,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
(2)少阴君火主气所致之病。“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
补之,甘泻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以甘泻之,以酸收之,
以咸补之。火性急速猛烈,甘味则反其性而缓其急,故以甘为泻。君
火之邪气属心,心欲软,咸可软坚,从心所欲,故以咸为补。
(3)少阳相火主气所致之病。按《脏气法时论》云,‘心苦缓,
急食酸以收之’。少阳相火之补泻与君火同,虽心非少阳,而君相皆
火,故其味同。所以说,“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少
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咸:明抄本‘咸’作‘酸’)
收之”
(4)太阴湿土主气所致之病。“脾欲缓,争食甘以缓之,用苦
泻之,甘补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以苦泻之,以甘补之。
土本性湿,苦性燥则反土性之湿,故以苦泻土之味。土性缓和,甘为
缓和之味,则顺其气而缓之,故以甘为补。
(5)阳明燥金主气所致之病。“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
补之,辛泻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以辛泻之,以酸补之。
金性收敛,辛性散发,则反于金性,故以之为泻。金欲收,酸则顺其
气,故以之为补。
(6)太阳寒水主气之病。“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
以泻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以咸泻 之,以苦补之。水主
肾,肾欲坚而恶泻,咸能软之泻之,苦则软坚而补水,故以咸为泻,
- 16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以苦为补。
3.2
客气致病的情形:
(1)厥阴风木客气所致之病。“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
之 ,以甘缓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以甘缓之。辛补酸泻之义同上。肝主木,“肝苦急,急食甘缓之”(《素
问· 脏气法时论》)。故以甘缓肝气之急迫。所以说,“木位之主,
其泻以酸,其补以辛”。
(2)少阴君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
补泻之义同上。酸味使火气收敛,故以酸收之。
(3)少阳相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坚。
故曰:“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素问· 至
真要大论》)。
(4)太阴湿土客气所致之病。所以说,“土位之主,其泻以苦,
其补以甘”,“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素问· 至
真要大论》),与太阴主气主治相同。
(5)阳明燥金客气所致之病。“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
酸”,“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泻之”(《素问· 至
真要大论》)。
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泻之。酸辛补泻之意同上。金主肺,
肺苦于气之上逆,苦为沉降之味,故以苦泻其上逆而下之,“肺苦气
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之意。
(6)太阳寒水客气所致之病。“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
苦,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
理,致津液通气也”(《素问· 至真要大论》)。苦补、咸泻、苦坚
- 16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之义同上。辛气通达,气行则水行,水行则润,故以咸润之。“肾苦
燥,急食辛以润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
四、六气胜气和复气所致病的药物治疗可行性
此处胜指克的意思,复指被克的后来报复反克的意思。
4.1
厥阴风气胜和复
厥阴风气所胜之病。“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
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风邪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
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甘清(凉)药
主治,用苦辛药辅佐,用酸味药泻其胜气。木胜土败,甘为土味,清
为金气,土金相生则木有制而土不受克,即甘能益土,清可平木,故
以之为主。苦为火味以生土,辛为金昧以制木,苦辛之味以散风邪,
故为佐。酸为木之正味,木性条达,反其性而敛之,故为泻。
厥阴复气所致之病,“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
之,以甘缓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酸寒药主治,用甘辛
药辅助,用酸药泻其邪,用甘药缓其急。酸为木味,寒为水气。木之
正味,其泻以酸。木火相生,宜清以寒。木胜土衰,以甘补土,辛从
金化,以辛制木。泻肝之实,缓肝之急,酸泻甘缓,皆木之正味而为
正治。
4.2
少阴热气胜和复
少阴热气所胜之病。“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
(《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辛寒药主治,用苦咸药为佐,用甘药泻
其胜气。辛为金位,寒为水气,金水相生则火有制而金不伤。苦从火化
以助其辛,咸从水化以助其寒。火性急速,火之正味,其泻以甘。
少阴复气所致之病。“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
- 16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
用咸寒药主治,用苦辛药辅助,用甘药泻其邪,用酸味收敛,用辛苦
药发散,用咸药软坚。咸为水味,寒为水气,咸寒制以所不胜,苦辛
发散其热,甘酸泻火而敛浮热,苦咸散火而解热结。
4.3
太阴湿气胜和复
太阴湿气所胜之病。“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
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咸药主治,以辛甘药辅助,用苦
药泻其胜气。咸为水味,热为火气,湿热则以咸化之,寒湿则以热治
之。湿胜则土寒,辛能温土,甘能补土。若湿胜而土实则以苦泻之,
土之正味,其泻以苦。
太阴复气所致之病。“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
之,燥之,泻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苦热药主治,用酸
辛药辅助,用苦药泻其邪,燥其湿,或泻其湿邪。苦为火味,热为火
气,苦能泻土,热能燥湿。酸能治土,辛能温寒。土位之主,其泻以
苦,泻以夺其壅,燥以胜其湿,泻以利其水。
4.4
少阳火气胜和复
少阳火气所致之病。“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
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辛寒药主治,用甘咸药辅佐,用
甘药泻其胜气。少阳相火胜气之治与少阴君火胜气之治基本相同,仅
辅佐药少有差异。以甘泻之者,甘能泻火之故。
少阳复气所致之病。“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
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素
问· 至真要大论》)。用咸冷药主治,用苦辛药为佐,用咸药软坚,
用酸药收敛,用苦辛药发汗,发汗之药不必忌热天,勿用温凉药。少
- 16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阳相火之复与少阴君火之复,其治基本相同。“发不远热,无犯温凉”,
乃重申用发汗药勿犯寒凉之意。少阴之治亦然。
4.5
阳明燥气胜和复
阳明燥气所胜之病。“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
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酸温药主治,用辛甘药辅助,用
苦药泻其胜气。酸为木味,温为火气。木火相生则金有制而木不伤。
阳明有清金之气和燥金之气。燥气有余则以辛散之,清气不足则以甘
滋之,苦从火化能泻燥邪之实。
阳明复气所致之病。“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泻
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辛温药主
治,以苦甘药为佐,用苦药泄之、下之,用酸药补虚。辛为金味,温
为火气。金之正味,泻之以辛,金之清燥,胜清以温,苦从火化,以
苦治金。木被金伤,以甘缓急。苦泄开燥结以通实邪,酸补敛津液以
滋干涸。
4.6
太阳寒气胜和复
太阳寒气说胜之病。“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
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甘热药主治,用辛酸药辅助,用
咸药泻其胜气。水胜则火衰,甘能益土而制水,热能扶阳以逐寒。辛
散寒邪之实,酸收心之伤,水之正味,其泻以咸。
太阳复气所致之病。“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
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以咸药主治,以甘辛药为佐,以苦
药坚其气。咸为水味,热为火气,泻水以咸,治寒以热。甘从土化,
用以制水,辛能散寒,寒水通于肾,肾不坚则寒易起,故,“肾欲坚,
急食苦以坚之”。
- 16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总之,凡治各种胜气复气所致之病,其基本原则是:“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
急者缓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
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素问· 至真要大论》)。
五、司天和在泉互相竞争所引起的致病治疗可行性
我们在第三、四大部分里讨论过客气和主气对应之后,上半年为司
天,下半年为在泉,这样就会出现两者之间竞争谁胜谁负的问题。因为
引起不同的气象和病机,下面对比地考察一下如何治病用药的问题。
5.1
厥阴司天在泉胜之病
“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素
问· 至真要大论》)。以辛凉之药平其胜气,佐以苦甘之药,以甘药
缓其急,以酸药泻其邪。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凉为金气,
故治以辛凉。而过于辛则反伤其气,苦以温金,甘以益气,故以苦甘
为佐。木性急,则以甘缓之。风邪胜,则以辛散木之正味,其泻以酸。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
“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
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辛凉药主治,以苦味为佐,以甘
味缓和肝木,以辛味散其风邪。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故
治以辛凉。苦胜辛,甘益气,过于辛,恐反伤其气,故佐以苦甘。木
性急,故以甘缓之。风邪胜,故以辛散之。“肝苦急,急食甘缓之。
甘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
5.2
少阴司天在泉胜之病
“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素问· 至真
要大论》)。以咸寒之药平其胜气,佐以苦甘之药,以酸药收敛阴气。
- 16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热为火气,水能胜之,故治以咸寒。甘能泻火胜咸,苦能泻热,故以
苦甘为佐。热盛于经而不敛,故以酸收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素问· 脏气法时论》。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
问· 至真要大论》)。用咸寒药主治,以甘苦为佐,以酸味收敛阴气,
以苦药发散热邪。其义与少阴司天之治相同。又以苦发之者,乃热郁
而不能散,故以苦发之。
5.3
太阴司天在泉胜之病
“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素问· 至真
要大论》)。以苦味热性之药平其胜气,以酸淡之药为佐,以苦味药
燥湿,以淡味药渗湿。如湿甚于上而有热,则以苦温之药治之,佐以
甘辛之品,以汗解法恢复其常态为止。湿为土气,燥能胜之。苦从火
化,火能助燥。酸从木化,以制湿土。淡渗利窍以去其湿。“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湿郁于上而成热,以苦
温燥其湿,佐以甘辛者取其汗适复其故,即戒过汗之谓。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
问· 至真要大论》)。用苦热药主治,以酸淡为佐,以苦味燥湿,用
淡味渗湿。此与太阴司天之治相同。但佐以酸淡,与彼之酸辛为佐不
同。酸从木化所以制土,淡与甘同所以益土,且淡能渗湿,故以酸淡
为佐。
5.4
少阳司天在泉胜之病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
复之,热淫同”(《素问· 至真要大论》)。以酸冷之药平其胜气,
- 16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用苦甘药为佐,以酸药收敛阴气,以苦药发泄火邪,以酸药恢复阴液。
水能胜火,故平以酸冷。苦能泄火之实,甘能缓火之急,故以为佐。
火郁则以苦发之,火胜而散越,则以酸收之,以发去火,未免伤气,
故又以酸复之。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
问· 至真要大论》)。用咸冷药主治,以苦辛为佐,以酸味药收敛阴
气,以苦味药发散火邪。水能治火,故治以咸冷,与在泉热淫之治同。
苦能泻火,辛能散火,故当佐以苦辛。酸收、苦发之义与在泉热淫之
治相同。
5.5
阳明司天在泉胜之病
“燥阴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素问· 至真
要大论》)。
以苦温之药平其胜气,以酸辛之药为佐,以苦味药下其燥结。燥
为金气,火能胜之,故平以苦温。以酸泻木而补金,以辛泻金而补火,
故为之佐。苦则泻下燥结。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素问· 至真
要大论》)。用苦温药主治,以甘辛为佐,以苦寒泄下燥为金气,火
能胜之,苦从火化,故治以苦温。木受金伤,以甘缓之;金之正味,
以辛泻之,故以甘辛为佐,燥结不通,邪实于内,故以苦寒下之。“肺
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
辛泻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
5.6
太阳司天在泉胜之病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素问· 至真
要大论》)。以辛热药平其胜气,以甘苦药为佐,以咸味药泻之。热
- 16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从火化,寒为水气,热能胜之。辛热以散寒,苦甘以胜水。水为正味,
其泻以咸。“肾苦燥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 脏气法时论》)。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
坚之”(《素问· 至真要大论》)。用甘热药主治,以苦辛为佐,以
咸味药泻之,以辛药温润之,以苦药坚实之。寒为水气,土能胜水,
热能胜寒,甘从水化;热从火化,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等义,即“肾
苦燥,急食辛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
问· 脏气法时论》)。之谓。
那么具体用什么样的药物好呢?应按归经考虑。在此举一些比较
高明医生的药方大体有下列六气临证方药,方剂参考:
厥阴风木
(1)
:k2r1/r2=59.32
代表方:乌梅丸、逍遥丸。
常用药物:柴胡、香附、白芍、当归、乌梅、山茱萸、枣仁等
(2)少阴君火
:k2r1/r2=38.71
代表方:黄连泻心汤、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
常用药物:黄连、黄岑、栀子、竹叶、莲子心、蝉蜕等。
(3)
太阴湿土
:k2r1/r2=33.35
代表方:平胃散。
常用药物:仓术、茯苓、陈皮、甘草、厚朴等
(4)
少阳相火
:k2r1/r2=53.5
代表方:小柴胡汤
- 16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常用药物:柴胡、黄岑、龙胆草、夏枯草等。
(5)
阳明燥金
:k2r1/r2=22.1
代表方:增液汤、沙参麦冬汤。
常用药物:生地、沙参、天冬、玄参、麦冬等。
(6)
太阳寒水
:k2r1/r2=28.0
代表方:附子干姜汤
常用药物:桂枝、干姜、附子、肉桂等。
由以上的讨论中看到这样一个规律:上述运气用药,无外补或泻,
考虑寒热虚实、生克乘侮,药用四气五味,参以功效主治,所到的药
方尽可能做大道至简(按帝/师所指的大中小方剂药种类数量原则)
的药方,医生可根据望闻问切的情况及辩机情况灵活加减,有可能达
到精准致病的目标。
第七大部分 论《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
对世界范围内预测和预防疾病的重大意义
这是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最后部分。古今中外,只有中国,通过
《黄帝内经》预测各种疫情的可能。这是这个学说必然的结局。因本
文的篇幅太大,故不可能详尽的论述这个问题。建议读者在本文的基
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为我国建立预测和预防疫情的完整系统作出应
有的贡献!为此先讨论根据什么来预测预防的问题。
一、建议读者客观的评价《黄帝内经》素问里两份《遗篇》的重
要意义
当前学界对《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包含《素问》后头七
大论篇是共识的。但是笔者及一些作者也考虑到这七篇大论所用的指
- 16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导思想,认为有必要再加《素问》前面的两大论篇,看来对此没有多
大的争论。但是一些学者对《剌法论》第七十二(遗篇)及《本病论》
第七十三(遗篇)是否也应同九大论篇一样加到五运六气学说相关的
经文里的问题有相当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第一:如何看待“夫子”两字:
通常《黄帝内经》中,皇帝常用“夫子”两字来指歧伯天师,在
《素问》中出现“夫子”字有近十来次,黄帝偶尔也叫鬼臾区为夫子,
甚至把雷公也叫过一次“夫子”;看来“夫子”包含着尊称的意思,
故从这个意义上歧伯在《剌法论》的开头,不叫天上的“先师”、“上
帝”而叫“夫子”是可以理解的。从这个意义上有些学者以此判断两
篇遗文为“伪经”或某人之“学习笔记”而已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第二,如何看待这两篇的文字“口气”问题。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两篇的文字口气和风格不像其它论篇,笔者
对此也做了详细的考察,从中看出,从总体上看依然保持着帝/师那
种坚定不移的经文姿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从逻辑上严格保持完
整的结构;黄帝同往事一样特别关注“如何预救生灵的问题”;岐伯
对黄帝很忠诚,表示“圣念滋润,欲清群生”。“天地造移,三年化
疫· · · · 必有逃门”岐伯为此专门查了甲子,丙寅,庚辰,壬午,
戊申的年份可能引起的疫情,这些情况只有岐伯这样的天师才能写的
出来。
第三,如何理解“小金丹方”的问题。“丹”字在《内经》里共
出现有 21 次,其中一次出现在《剌法论》七十二篇里,文中说到如
何治疗疫病时,提出了“小金丹方”:辰沙二两,水磨的雄黄一两
练成白沙密药丸。有些学者认为出《黄帝内经》的时代不可能提出如
- 17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此“高档”的药方,很可能是后来人由《千金方》抄来的。这里就有
帝/师对药方的判定水平究竟多高问题?笔者从前面第六大部分的探
讨中深深感到帝/师对各种药材的阴阳五味的了解是十分深刻的,应
该说“小金丹方”之类的药方是不在话下的。比如素问:《服中论》
第四十篇中,当黄帝谈到血枯失血病如何治疗时,歧伯就很快回答:
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茜草,两种药研成粉末,火麻蛋掺入到药里,制
成小豆大小的丸药,每次服五丸,还建议饭前喝鲍龟汤,这种药剂不
但解胸胁,还能补益肝脏。
在同一文中黄帝还向歧伯问“热中病”“清中病”如何治疗的问
题。歧伯详细的介绍了芳香的草药和金石之类药的性味和对人功效情
况。岐伯特别强调这两种药不能同用的道理。对此,黄帝是很信服的,
由此可以看出歧伯对药材性味及功效可说相当了解的。因此不宜把
“小金丹方”看的那么高,甚至认为这是道医独创的,而不是歧伯所
能提出的药方。
第四:如何理解《本病论》中邪鬼、尸鬼之言?有人认为在《本
病论》中讲鬼神很像道家之言,不像是《黄帝内经》里常用语言。为
此笔者细看该文。在该文中“鬼”字共出现 7 次,全部集中在该文的
最后一段里。其中谈到有关人气不足和天气不好而导致人之神志失守
的情形。歧伯说了很长的话归纳起来实际上指出:
- 17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据上海理工大学陈兆学教授的查阅可知,在《黄帝内经》共出现
次鬼字 31 次,可见帝/师对鬼是相当了解的,在这里把神志不清而死
亡的人特别形容为各种不同颜色的鬼尸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有些人
所说的那样,在这里宣扬道学之说,甚至有人干脆说该两文不是在《黄
帝内经》主笔时代写成的文章,而是后人假冒帝/师伪造的文章。由
于目前市面上这样的看法相当优势,故国内许多学者论五运六气的学
说时,连提都不提这两篇的事。笔者认为大家对这两篇持谨慎的态度
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只有这两篇则全面地概括
了大逆小逆的极端天气情况下,三阴三阳客气升天降地的情况以及为
什么甲+子+、丙+寅+,庚+辰+,壬+午+,戊+申+的阳年太过的条件下,
发生木疫、土疫、水疫、风疫、火疫的根本原因。因此笔者还是主张
把二文遗篇放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篇章里是完全必要
的合理的。
第四,如何理解《黄帝内经》素问两个遗篇提出:三年化疫之说?
国内一些学界认为上述两个遗篇中提出“三年化疫”的说法,觉得没
有客观依据。笔者通过 60 年一甲子里大逆、小逆的分析中看到帝/
师提出三年化疫之说还是相当客观的(见后面表)
正如我们从后面论述中可知在一个甲子(60 年)里,集中出现
大逆、小逆的年份,共有十次。每一次连着两年,这样可以得到一个
平均值:
60年
3
2
10
年
10年
还有一种考虑是从阳年天干:
2
(5 为金星/地球重合的五角点
5
- 17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12年
阳地支:
4
(3 为木星/地球重合的三角形点)
3
24
这一点反映了一个疫情的到来总是有个
3
引发、生
2
长、终止的过程。帝/师很明白疫情具有传染性,认为有一种邪气(相
当于现代的病毒之类)不管男男女女,大小无论,一传就一大片。故
在《剌法论》中指出:“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由于主客气之向“刚
柔失守”所致,还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
似”。由于当时对传染体的无知,在治疗过程中,特别强调患者的精
神状态,为加强治病的信心,提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说法是
合理的。
从以上的讨论来看《素问》里两个“遗篇”还是很值得研究和运
用!
二、在 60 甲子中主气和客气高度不祥配合年份的出现
天上的主气的顺序是“永远”不变的,但是客气的顺序是则按三
阴三阳的顺序,随之干支及司天在泉的变化,对应于不变的主气,因
此两种气之间,有时相当顺着,有时干脆互相逆着,从而带来意想不
到的气象和病因病机。
2.1
小逆大逆(反)的出现
从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原理,我们也很容易想到两种气之间引起
对相生的“逆过程”及对相克的“大逆大反”的过程(见图 1)从而
有可能引起各种病,尤其引来某些传染病:
- 17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图1
正常五行相生相克小逆大逆关系
图中可知相生:指正常的顺时针方向;
相克:至正常的顺时针相克方向;
相生
正常相克
小逆:
;大逆(大反):
小逆
大逆(反)
2.2
小逆大逆集中年份
《黄帝内经》作者帝/师早发现在一个 60 甲子年份,主气和客气
之间有时几乎全年表现为相克,小逆,大逆(大反)。《内经》要求
高度重视当年,甚至还要注意到前后三年由于客气的不顺,引起各种
传染疫病的现象。为此先考察 2018 和 2019 年情况现象。
表1 2018~2019 年不祥之年
主气
火+
2018 年戊+戌+年
土-
2019 年己亥年
初气
风木/相火 :相生
风木/燥金 :大逆(反)
二气
君火/燥金 :相克
君火/寒水 :大逆(反)
三气
相火/寒水 :大逆(反)
相火/风木 :小逆
四气
混土/风木 :大逆(反)
混土/君火 :小逆
五气
燥金/君火 :大逆(反)
燥金/混土 :小逆
六气
寒水/混土 :大逆(反)
寒水/相火 :相克
我们发现相隔了几年之后,2024 年 2025 年又出现类似的现象(见表):
表2
2024~2025 年不祥之年
主气
火+
2024 年甲+辰+年
土-
2025 年乙巳年
初气
风木/相火 :相生
风水/燥金 :大逆(反)
二气
君火/燥金 :相克
君火/寒水 :大逆(反)
三气
相火/寒水 :大逆(反)
相火/风木 :小逆
四气
混土/风木 :大逆(反)
混土/君火 :小逆
五气
燥金/君火 :大逆(反)
燥金/混土 :小逆
六气
寒水/混土 :大逆(反)
寒水/相火 :相克
这两年同 2018~2019 年相当类似了,其中大逆和小逆的情况相
当多。
以上述表格里大家都看到 2018~2019 年,主气和客气之间非常
- 17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不协调的情况,基本上充满着大逆和小逆,正是因为这样 2018 年像
美国就出现了几千人死亡的疫情,2019 年,紧接着 2018 年的大逆天
气,继续着大逆天气。这样,最近国内流感相当盛行,不能不加以重
视,为了使大家对 2019 年有个清楚的了解,笔者专门请了曹玉亭先
生论 2019 年的疫情可能性,他说 2019 年主要是主气和客气之间存在
下列问题:
1.六气不升。2019 年是己亥年,是厥阴风木之纪。风木没有及
时到位,木不能生火这是其一,其二运水克火君火。天气寒,疾病是
内热“温疠”流感、火疫。《黄帝内经· 遗篇· 本病》曰:“是故巳
亥之岁,君火升天,主窒天蓬(北方水克火),胜之不前;又厥阴未
迁正,则少阴未得升天,水运以至其中者,君火欲升,而中水运抑之,
升之不前,即清寒复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心神惊
悸,寒热间作;日久成郁,即暴热乃至赤风曈翳(眼睛看不清),化疫,
温疠暖作,赤气彰而化火疫,皆烦而燥渴,渴甚,治之以泄之可止”。
2.六气不降。是指三年前的阳明燥金,因为受到火克,没有准时
落地,今年风木司天,又受到金克,肝受到伤害。《黄帝内经· 遗篇· 本
病》曰:“至天三年,次岁必降”;“是故巳亥之岁,阳明降地,主
窒地彤(火),用而不入;又或遇太阳未退位,即阳明未得降;即火
运以至之,火运承之不下,即天清而肃,赤气乃彰,暄热反作。民皆
错倦,夜卧不安,咽乾引饮,懊热内烦,天清朝暮,暄还复作;久而
不降,伏之化郁,天清薄寒,远生白气。民病掉眩,手足直而不仁,
两胁作痛· · · · · · · ”。六气不到位。2019 年厥阴风木司天,
不能按时执政,会有相关疾病。《黄帝内经· 遗篇· 本病》曰:“厥
阴不迁正,即风暄不时,花卉萎瘁。民病淋溲,目系转,转筋,喜怒,
- 17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小便赤。风欲令而寒由不去,温暄不正,春正失时”。
3.六气不退位。《黄帝内经· 遗篇· 本病》曰:“岐伯曰:所谓
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在治天也。
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这是六气不退位的内涵,正因为这些原
因,最近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也号召大家都要注意流感的传染。
下面进一步考察 60 年,一甲子里出现极端异常年份出现(2017~
2076 年)的可能性:
· 2018 年(戊+戌+年),2019 年(己亥年);2024 年(甲+辰+年),
2025 年(乙巳年)
· 2030 年(庚+戌+年),2031 年(辛亥年);2036 年(丙+辰+年),
2037 年(丁巳年)
· 2040 年(壬+戌+年),2043 年(癸亥年);2048 年(戊+辰+年),
2049 年(己巳年)
· 2054 年(甲+戌+年),2055 年(乙亥年);2060 年(庚+辰+年),
2061 年(辛巳年)
· 2066 年(丙+戌+年),2067 年(丁亥年);2072 年(壬+辰+年),
2073 年(癸巳年)
由上可见,异常年份的出现不管是太过或不及的天干年都可以出
现。大家注意到《黄帝内经》里有个定义:疫:指太过之年的传染病;
疡:指不及之年的传染病。由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为什么两个“遗
篇”,特别关注十干里甲+,丙+,庚+,壬+,戌+太过岁年及己-,辛- ,
乙- ,丁- ,癸- ,不及年的根本原因。
三、《黄帝内经》素问两遗篇的核心内容
很多人都说这两篇看起来难懂,但大家细看并不难,完全可以知
- 17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道其中的核心内容。
3.1
帝/师心目中的两张“天机”图及五疫类型
-
大家都说两个“遗篇”所用的语言难懂,但如果我们知道帝/
师心目中的下列两张图,那么文章里的话还是好理解的(图 2、3)。
图 2 五运五音
图 3 司天在泉左右间
有了上述两张图,我们就很方便地理解帝/师说什么了。在此基
础上可以悟到“刺法论”里五种怪疫现象:
:司天刚气和在泉柔气都动不得;失气失守,
甲子年
帝/师说甲年为土太过之年,在上述基础上容易发生“土疫”,
为什么?帝/师没说,但是我们从五行学说可知土/水是相克关系(土
→水),但是由于太阳寒水送不动,就会出现水→压土的大逆大反过
程,又由于当多天虚、肾虚、外邪虚(病毒之类)等“三
土
(三年)
土疫(脾/胃),此时治疗的重点要放在刺补肾俞,后再补脾俞穴。
如治不好,形容归“黄尸鬼”。
:同样司天在泉刚柔失气,失守
丙寅年
帝/师说丙年为水太过之年,容易会发生“水疫”,为什么?
- 17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帝/师没说,但从五行学说可知水/火相克(水→火)
但由于君火相火动不得,就会出现火→压水的大逆大反,又由天
(三年)
虚,心虚,外邪虚等虚
水疫(肾/膀胱),治疗的重
点选刺补心俞穴上,后再补肾穴,如治不好,形容归“黑尸鬼”。
:同样司天在泉刚柔失气失守
庚辰年
帝/师说:庚年为木太过之年,容易会发生“金疫”,为什么?
帝/师没说,但从五行学说可知金/木相克(金 木),但由于厥
阴风木动不得,就会出木 金的大逆大反过程,又由于当年天虚、
木虚、外邪等三虚 金疫(肺/小肠)。治疗的重点刺补肝俞,后
再补刺肺俞(经穴),如治不好,形容归“白尸鬼”。
:司天在泉刚柔失气失守
戊申年
帝/师说壬年为土太过之年,容易发生“木疫”,为什么?
帝/师没说,但从五行学说可知木/土相克(木 土)。但由于
太阳湿土太失守了,就会出现土 木的大逆大反过程,又由于当年
天虚、土虚、外邪等三虚
“木疫”(肝/胆),治疗的重点应在刺
补脾俞,后再补刺肝之井穴。如治不好,形容归“青尸鬼”。
:司天在泉刚柔失气失守
庚辰年
帝/师说戊年为金太过之年,容易发生“火疫”,为什么?
帝/师没说,但从五行学说可知火/金相克(火 金)。但由于
阳明燥金太失守,就会出现金 火的大逆大反过程,又由于当年天
虚、金虚、外邪等。三虚 “火疫”(心/小肠及血液),治疗重点
应刺补脾俞。如治不好,形容归“赤尸鬼”。
这就是《刺法论第七十二篇》中最重要的内容。在该文中再次强
调了十二正经相关的脏腑的主要功能及重现的穴位:心/君主/神门
- 17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穴;肺/相博/太润穴;肝/将军/太冲穴;脾/谏议、智慧/太白穴;肾
/作强、技能/太溪穴。心包/吏使快乐/劳宫穴;胆/中正决断/侠谷穴。
膀胱/州都精藏/京骨穴。帝/师还号召大家持之以恒地补充神气,以
人之精神来守于天息。
3.3
《本病论》的核心内容
《本病论》实际上是《刺法论》的继续,用很大的篇幅来详细论
述了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戊、己亥之年随着司天的左间气、
右间气及在泉的左间气、右间气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种种的疫情。
读者只要细看前面两张“天机”图(指图 2、3),对第一部分很容
易看明白,在本文中特别强调人之正气的重要性,帝/师说只要人之
五脏中,有一脏的正气不足,加上迁到某年岁气不及,那么很容易感
受外部邪气(用现代意思病毒、细菌之类),造成三虚状态,就可以
出现《刺法论》中的五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一个人能保持神志
内守那么就可以得到安康。相反,失守神志就会招致重病乃至死亡。
帝/师在本篇中特别强调,饮食要节制,不要疲劳过度,不要伤
脾伤肺,不要久坐湿地,不要喷怒伤心伤肝。这些教导都是很值得我
们当代人加以遵从。
以上有关五运之气学说的论述到此暂结束。
小结
本文涉及到钱学森先生所说的《黄帝内经》里理解起来最难,但
又最重要的五运六气学说,笔者看到了这是反映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的最典型的中医学理论。笔者为揭示其内秘,运用地球/太阳之间天
文数据、土星、木星、金星、火星、水星与地球之间相互远近关系的
天文数据以及从人体里三阴三阳的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考虑这一学
- 17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说的内秘,终于写完了本文的内容,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里就有最重
大的“事件”,即这一切都是由一系列能量操纵的。这些能量包括万
有引力、电磁能,特别重要的是从太阳等宇宙来的电磁能量、光能、
中微子能量构成生命之动力能量,成为人类的“通天之气”,也就是
《黄帝内经》里所说的“真气”,还有人之情绪、思念、情趣等意识
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作用,这些都是让我们能否能全面理解好《黄帝
内经》内秘的最重要的门槛。笔者再次建议各位读者真正掌握通天之
气“真气”的科学内涵。
致谢
本文结束之际,特别感谢中华中医药学会交流部孙永章主任、微
信群主夏冰医师、香山论坛杨炳忻主任、李林主任、群主张维波教授、
吕大钊教授、李明生教授、中国(上海)证大集团戴志康董事长、资
深中医学家罗广英教授、陈兆学教授、高也陶教授、香港秦鸿教授、
兰吉瑞教授、北京博爱堂李俊峰院长、Amour 秘书长、王锡宁九间堂
总经理、武汉郭勇董事长、资深发明家钟伟东院长、邹江波院长、北
京聚宇能自然科学研究院方励远院长、吉林大学 QRS 李钟吉研究员、
曹玉亭医生、李以坚女士、姜木南博士、沁儒医生等各位对笔者《黄
帝内经》研究所给予的支持和关怀!
- 18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世界中医药》杂志(法国版)
合作出刊签约仪式举行
2021 年 12 月 7 日,《世界中医药》杂志社与中国-法国中医药
中心(塞纳)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会议室举
行了合作出版《世界中医药》杂志(法国版)的签约仪式。双方在法
国版的合作、发展等方面达成了交流沟通机制和学术共建战略合作协
议。
中方-法方线上线下签约仪式合影
参加本次签约的有中国-法国中医药中心(塞纳)法方代表吴宛
霖,中国大使馆科技处秘书孙林皓,法国阿莱斯中心医院急诊科、中
医科主任托马· 塔居里,法国中医医生联合会(UFPMTC)主席若埃尔· 瓦
萨伊,法国中医药联盟(CFMTC)联席主席伊夫· 嘉尔孟,世界中联
调剂委员会委员、法国中医药联盟国际关系负责人蔡景瑞,著名节目
主持人、凤凰卫视前法国首席记者柳怡,法国中医药中心代表刘忠军、
冯世醒,法国菲利普· 德· 贝蒂讷之友协会主席莫伊泽特· 勒费弗尔
主席,法国艺术-科学-文学学会代表莫妮科· 乐尔姆斯尤,法国艺术
-科学-文学学会代表让· 吕克· 乐尔姆斯尤,法国塞纳古堡首席代表
尼古拉· 马哲西,法国《新共和国报》记者、编辑皮埃尔· 卡乐梅勒
- 18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斯。参与本次签约的中方代表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陈立
新,《世界中医药》杂志社社长魏金明,《世界中医药》杂志社副社
长徐颖,《世界中医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王明,世界中联信息中心
主任杨玲玲,服务贸易促进部主任尹航以及《世界中医药》杂志社部
分工作人员。签约仪式由世界中联副秘书长陈立新主持。
陈立新副秘书长主持会议
陈立新首先介绍了中国-法国中医药中心(塞纳)的概况以及法
国版杂志的签约背景,魏金明介绍了《世界中医药》杂志及海外版情
况,吴宛霖介绍了《世界中医药》杂志法国版承办单位——中国-法
国中医药中心(塞纳)概况及办刊设想,随后双方代表正式线上签约。
签约仪式后播放了法国卫生部前部长、文化部前部长、外交部前部长、
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菲利普· 杜斯特· 布拉齐,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
技处参赞鲁容凯,及托马· 塔居里、若埃尔· 瓦萨伊、伊夫· 嘉尔孟、
柳怡等嘉宾的祝贺视频。最后陈立新作总结发言,签约仪式圆满结束。
- 18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菲利普· 杜斯特· 布拉齐视频致辞
鲁容凯参赞致辞
中国-法国中医药中心(塞纳)在 2018 年 11 月与法国塞纳市中
心医院合作正式成立,其前身是世界中联-法国中医药中心。中心建
设以来,在促进中法医学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
以及联合抗疫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得到中法两国政府及民众的支
持。《世界中医药》杂志(法国版)的创立是中心与世界中联进一步
- 18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合作的新起点,将成为对法国和世界宣传中医药的新窗口。《世界中
医药》杂志(法国版)将着重做好专题策划、栏目设置,保证文章质
量以及规范出版发行,严格按照国际期刊出版规范执行审校流程,建
立编辑部和发行站,在确保学术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各个出版环节,同
时与杂志社本部设专人联系,定期进行会议交流和学术互访。《世界
中医药》杂志(法国版)将在准确传递中医药研究成果等信息的同时,
促进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氛围,努力实现中
医药学术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世界中医药》杂志创办十六年以来,秉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传播中医药文化,促进学科进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服务能
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办刊思路,先后合作出版了日文版、
马来西亚文版、意大利文版、澳洲版、墨西哥版、加拿大版、美国版、
泰国本等 8 种海外文版杂志。此外《世界中医药》杂志中文刊、《世
界中医药》杂志英文刊、《世界睡眠医学杂志》3 种本土期刊也已成
为业界极具专业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世界中医药》杂志社以本国杂
志为基础,以多国版本为媒介,充分反映当今世界各国(地区)的中
医药发展水平,并成功打造“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世界中
医药前沿论坛”品牌会议,搭建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杂志社积极组织发表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的中英文专题文
章 70 余篇,并与中国知网共同开展“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 COVID-19
全球公益讲座”,助力全球新冠防治,受到业界赞扬。
此次杂志社与中国-法国中医药中心合作协议的签订,搭建了通
向法国的学术交流和创新发展平台,标志着两地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
阶段,在促进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服务贸易等方面将发挥良好
- 18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的促进作用。双方将以《世界中医药》杂志(法国版)合作为契机,
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携手并进,互学互鉴、共建
共享,共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法中医药交流合作,为
服务世界人民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法方签约仪式现场
中方签约仪式现场
- 18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余艳红:坚持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发挥独
特优势和作用——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
会开幕式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致辞
尊敬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尊敬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
娥女士、尊敬的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谭铁牛先生、尊敬的世界
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先生,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热烈祝贺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香港举办。首先,我谨代表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
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世
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全球会员表示诚挚的问候!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
置,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医药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目前,中
- 18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医药已传播至 196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接受过中医药治疗的人数达世
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医药作为中国亮丽的国际名片和“健康使
者”,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
要内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把人民
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坚决贯彻落
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防治,与西医
药一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八版诊疗方案,成功推出“三药三方”等一
批有效中药,疗效得到实践检验。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帮助数十
个国家抗击疫情,充分体现了世界各国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精神,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了中医药力量。
本次大会在香港举办,十分有意义。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
地,中医药在香港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国际示范效应。我们很高兴地看
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历任行政长官的领导支持下,经过香港
中医药界同仁的不懈努力,香港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医药
在医疗、教育、科研和产业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医药国际性学术组织之一,世界中联在疫情发
生后,支持会员发挥中医药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抗疫,为各国有中医
药服务需求的人们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
给疫情防控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本次大会聚焦“中医
药惠及人类健康——全球中医药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邀请了多位
院士、国医大师等行业领军人才,致力于加强政策对话、促进学术创
新、推动产业发展,必将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促进中医药
“走出去”注入强劲动力。
- 18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女士们、先生们,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维护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
我提出以下三点倡议。
第一,坚持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医药是独特的卫
生资源,应当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面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
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需求,中医药人既要通过传承精华发展中医药
学科内涵,突出其特色优势,同时又要不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
推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更好地造福世界民众健康福祉。
第二,坚持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越来越
多的国家和民众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重视中医药作用,逐步探索设
立中医药以及传统医药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将针灸等中医药疗法纳
入医保体系。我们应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香港区位优
势,加强香港作为中医药通往国际的桥梁角色,特别是世界中联会员
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把中医药合作打造成为全球传统医药
合作的典范。
第三,坚持团结抗疫,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希
望世界中联及会员,共同努力,积极调动各方资源,与海外中医药中
心形成合力,为早日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为世界各国民众乃至全人
类的健康福祉贡献中医药力量。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 18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马建中:世界中联是传承发展中医药的倡导
者和践行者——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开幕式致辞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致辞
尊敬的梁振英副主席、林正月娥行政长官、谭铁牛副主任、陈冯富珍
女士、余艳红书记、伯礼院士及各位院士、国医大师,女士们、先生
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东方之珠香港隆重召开。我谨
代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向参加会议的现场和线上嘉宾表示热烈
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并对本次会议予以支持和帮助
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
公室、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世界卫
生组织等有关单位表示诚挚的敬意!向承办单位香港注册中医学会、
港区世界中联理事协会的辛勤付出,向支持大会召开的相关单位表示
- 18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衷心的感谢!
目前,中医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已传播到 196 个国家和地
区,全球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
的 1/3 以上。中医药作为重要的国际名片和健康使者,已成为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面对疫情大考,中医药交出了一份
出色的抗疫答卷,彰显了独特的智慧和价值理念。
世界中联是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践行者,目
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医药国际性学术组织,拥有 72 个国家和
地区的 277 个团体会员,204 个分支机构,是 WHO 非政府组织正式成
员,ISO 中医药技术委员会 A 级联络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
文化遗产咨询机构。今年世界中联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授予的“特
别咨商地位”,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世界中联未来与联合国及其他
国际组织的沟通联系,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世界中医药大会作为世界中联的品牌会议,至今已在世界各地成
功举办了十七届。以“中医药惠及人类健康——全球中医药机遇与挑
战”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今天在香港开幕,活动期间,
全球的专家学者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交流,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自 1997 年回归后,香港中医药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医药已分别在依法规管、科研教育和服务市民方面建立坚固基础,
并稳步向前发展。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通过各界和政府多方的
同心协力,有力的发挥了中医药在抗疫治疗的优势,为香港市民的健
康保驾护航。
当前,我们正面对着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中医
- 19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药事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世界中联团体会
员、各分支机构及全球中医药从业者,能够深入探讨,百家争鸣,为
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做出新
贡献,谢谢大家!
- 19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桑滨生:世界中联愿与全球同道为构建人
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懈努力——第十八届
世界中医药大会闭幕式讲话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桑滨生讲话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由世界中联主办、香港注册中医学会承办的“第十八届世界
中医药大会”,在各位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工作下,已经顺利完
成预定的各项日程。在这里,我代表世界中联,向所有参与此次
大会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衷心地感谢!向为此次大会付出辛苦
努力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地赞扬!
同舟共济千帆过,披荆斩棘砥砺行。在疫情仍未结束的当下,
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享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城市——香
港召开,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大家相聚。线下会场设在香港
- 19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会议展览中心,1997 年香港回归中国大典亦在此举行。我们今天
成功举办大会,意义重大。
首先,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大会。大会得到了中国香港特别行
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国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民政部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和指导。我们十
分荣幸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行
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
室副主任谭铁牛先生、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等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民政部发来贺信,
体现了国家政府对中医药国际发展的高度重视。
其次,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大会。此次大会,我们有幸邀请到
四位院士做主题报告,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
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先生,中
国工程院院士张学先生,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先生。
院士们的精彩报告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
一致赞誉,为中医药学术发展带来了最前沿指导。
这是一次学术纷呈的大会。在紧凑的一天时间内,我们完成
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涵盖了中医药临床经验、中医药高质量发
展、大数据时代中医药国际发展和海外视角下的中医药抗疫等多
个专题。我们的报告专家来自: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泰国、
南非等五大洲十多个国家,分享了世界各地中医药发展和临床用
药特点。学术气氛活跃,交流领域广泛,实用性强,科技水平高。
这是一次覆盖广泛的大会。本次会议得到了各国政府、世卫
组织、团体会员、分支机构的广泛参与。同时,还得到了北京中
- 19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
华中医药学会等多家兄弟单位的支持与关注。在参会人数上,香
港现场参会近千人,在线参会及观看直播人数覆盖全球 60 多个国
家和地区,近三百万观看量。
这还是一次求真务实的大会。在疫情期间,我们以线上模式,
坚持召开了世界中联第四届七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听取了马
主席的理事会工作报告,明确了下一年在巴西召开第 19 届世界中
医药大会,审议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年发展规划(2021
—2025)》。我们回顾了发展成就,总结了发展经验,勾画了发
展蓝图。十八年来风雨兼程,世界中联自成立以来,行远自迩,
踔厉奋发,已经成为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积极倡导者、坚定践行者。
今天,我们召开的是一次成功的大会,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大
会,更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
展望未来,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充满信心。明年,我们将继
续办好第十九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地球的另一端,在热情似火
的巴西,与大家再次相约,共襄学术盛宴。
世界中联愿与全球中医药工作者,为促进中医药全球发展,
服务人类健康,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懈努力!
下面我宣布,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正式闭幕!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让我们明年再相会!
- 19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中医药大咖齐聚盛会||第十八届世界中医
药大会在香港开幕
一、会议主题
中医药惠及人类健康 全球中医药机遇与挑战
二、会议时间
2021 年 12 月 4 日(北京时间 9:00)
三、参会形式
香港会场+线上直播
四、主会场地点
香港湾仔会议展览中心
五、大会组织结构
指导单位: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
生局
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承办单位:香港注册中医学会、港区世界中联理事协会
支持单位: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香港
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19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大会日程
- 19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19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19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19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0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5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6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7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8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19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20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21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22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23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24 -
世界中医药杂志(瑞士版)2021 年 12 月刊
学术交流 仅供参考
- 225 -
世
执行社长:平和静顺· 王智宇
投稿微信号:EU-TCM56
发行时间:2021-12-11《世界中医药》瑞士版 创刊号
纪念钱学森诞辰 110 周年纪念刊 电子期刊
印制纸本 200 册
承办出版:欧洲中医五运六气学会
地址:Euro TCM Wuyunliuqi
Rathausgasse 10
3280 CH—Murten/FR 瑞士